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陕西省佳县朱家坬镇泥河沟村:
农旅融合转型“枣”行一步
文章字数:1584
    泥河沟村

    扫码阅享视频

  黄河万古不废,流经泥河沟村缓缓西去。黄土高原亿年巍峨,养育了陕北千年古枣树。
  7月19日,从陕西省榆林市佳县县城出发,盘旋穿越在沿黄公路上,记者来到了距离县城20公里处,一个被三座山环抱的村庄——泥河沟村。
  近年来,该村依托古枣林,结合大量闲置的农家田园、保存完整的古民居及传统民俗等特色风貌,发展起了土色土香的田园旅游业。2022年,泥河沟村村集体收入突破2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3000元。
  缘起千年古枣树
  泥河沟村内,千年古枣园在阳光的映射下熠熠生辉,枣园旁三两老人闲坐聊天,身旁围绕着嬉戏打闹的孩童,一幅祥和而又美丽的乡村画卷让人犹入“世外桃源”。
  早在公元400年左右,泥河沟村就开始栽植枣树,现存古枣园面积36亩,古枣树1000多株,其中一株距今1400多年,至今仍年产鲜枣百余斤,被《中国红枣志》誉为红枣的“活化石”。
  离泥河沟村不远处,有一片红枣科技示范园,它被称为“红枣基因库”,其园内栽植了从全国各地引进而来的100余种枣树。密密麻麻的千年古枣林,已成为泥河沟村发展村集体
  经济的一张“金名片”。
  “红枣是我们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也是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近年来,我们不断延长红枣产业链,增加其附加值,带动红枣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生态效益双赢。”泥河沟村党支部书记武江伟说。
  转型路上“扶一把”
  随着时间的流逝,赖以生存的红枣受到市场冲击,卖不上好价钱,加上劳动力缺乏等村情,泥河沟村上下考虑转型问题。但再难,枣树依然被泥河沟人保留了下来。
  转机出现在2014年。当年,泥河沟村古枣园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是中国西北地区唯一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农业系统。
  借此良机,泥河沟村转变发展思维,以“枣文化”为起点发展生态农业,集农产品销售、加工、旅游观光、餐饮住宿等于一体,助力产业提质增效,形成“农旅结合、以农促旅”的产业兴旺格局。
  “去年,我们与榆农集团签订红枣购销协议,共同做大‘枣文章’,利用红枣加工厂,深度开发红枣果、醋、酒等产品,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武江伟说,去年,1500亩的红枣林产量达80万斤,收益达130万元。
  武江伟介绍,下一步,将在枣文化上做文章,开发旅游采摘、体验研学等项目,让枣树发挥更多价值内涵,催生村集体经济再生动力,拓宽枣农致富路。
  一片古枣林,不断催生了泥河沟村经济发展活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乡村振兴绘就美丽画卷。武江伟说,下一步,泥河沟村将继续整合村内资源优势,为泥河沟村打造特色“农旅村庄”增添新助力,让产业之花在泥河沟村越开越艳。
  如今,走在泥河沟村的小道上,静静感受古韵古色,一株古树,一块青石,一条溪水,一孔窑洞……都是主角,都有故事。
  融合蹚出转型新路
  2019年,泥河沟村结合乡土记忆发展多元产业,陆续建成红枣博物馆、乡村记忆馆,山顶观景台、农家乐等吃喝游玩一体体验的农家旅游盛宴,在厚植村内文化气韵的同时,不断提升景区影响力与吸引力,预计每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
  “我们与北京隐居乡里公司合作,重点打造了十处高端民宿,预计在今年八月底将完工
  并投入运营,届时预计收入将在50万元以上。此外,正在规划恢复武开章旧居,极大程度地开发利用好现有旅游资源,促进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武江伟说。
  近年来,为催生美丽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做强特色农产品,实现富民强村梦,佳县将农特产品、自然资源、文化元素融入旅游,有效提高乡村旅游的造血能力,产品卖出去、传统文化火起来、八方游客请进来,推动农旅成为乡村共富的新引擎。
  “现在我们村依托古枣林发展旅游业,对窑洞翻新重建,这对我们村民来说,是好事。不仅让我家换新颜,还能领到分红。”泥河沟村村民武埃虎乐呵呵地说。
  循着发展乡村旅游特色村的蓝图,泥河沟村擦亮千年古枣树品牌,对标“AAA级景区”建设标准,完善软硬件设施,让泥河沟人在脱贫之后端稳“金饭碗”,真正使泥河沟村的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