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第二阶段生产性能测定任务全面完成。一年多来,农业农村部按照中央种业振兴决策部署,组织全国近7万名专业人员、714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单位和核心育种场,重点围绕1445个畜禽、蜂和蚕品种的体型外貌、特征特性、优异性状等开展了现场测定,获取数据1224万条,实现了普查品种、关键指标和普查区域的全覆盖,为顺利完成普查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国先后于1979年、2006年开展了两次全国性畜禽遗传资源调查。第一次调查,初步摸清了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畜禽遗传资源家底,出版了《中国家畜家禽品种志》,收录品种282个。第二次调查,查清了1979年以来畜禽遗传资源的消长变化,编纂出版了《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收录畜禽品种747个。
据了解,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于2021年3月全面启动,旨在利用3年时间,摸清畜禽遗传资源的群体数量,科学评估其特征特性和生产性能的变化情况,发掘鉴定一批新资源,保护好珍贵稀有濒危资源,实现应收尽收、应保尽保。
据悉,生产性能现场测定工作是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的新要求和新亮点,是对我国畜禽遗传资源的一次全面摸底。通过生产性能测定工作,填补了我国畜禽、蜂和蚕遗传资源表型特征数据空白,对深入了解和掌握资源状况、摸清资源种质特性、加快推进畜禽育种创新和产业化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据《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