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科技赋能、高效优产、产业发展
“汗水渔业”变“智慧渔业”
文章字数:1114
    一套智慧养殖系统快速检测海水的各项数据指标,一部手机能实时查看鱼群活动状况,仅需几人就可以养殖上百吨大黄鱼……如今,渔业不断升级,更具有科技含量。不少地方依托数字化智能设备,创新水产养殖模式,让渔业生产变得越来越“聪明”。渔民也在积极学习创新,用科技赋能渔业,从靠经验变为靠数据,从“汗水渔业”向“智慧渔业”转变。
  蟹农找到致富“金钥匙”
  在江苏省泰兴市,江源农牧有限公司董事长余承波正指挥工人紧锣密鼓地投放蟹苗。据悉,因为江沙和水草的缘故,泰兴原来不适合养蟹,但在上海海洋大学专家的科学指导和现代化技术、智能设备的帮助下,这里不仅解决了养蟹难的问题,还让泰兴江沙蟹实现了标准化养殖。
  余承波说:“以前我们养蟹全凭经验,现在依靠智能化设备监控水质。从人工喂料到采用无人船、无人机进行投喂,实现了河蟹的标准化养殖。”
  依靠产学研融合发展,专家和蟹农们一路攻关,突破高沙土养蟹的技术瓶颈,找到了在泰兴养蟹的窍门。2020年12月,泰兴江沙蟹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成了当地特产。如今,泰兴江沙蟹已是产值超4亿元的富民产业。科技让这片原本不适合养蟹的地方成了著名产区,也让当地蟹农找到了致富的“金钥匙”。
  泰兴江沙蟹的成功说明,发展智慧渔业,可以有力促进渔业转型升级。传统水产养殖高度依赖人力、经验,存在靠天吃饭、风险难控等问题,需要依托新技术尤其是智能技术实现降本增效。
  助力渔民走向远海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被誉为中国的“鲍鱼之乡”,在过去,连江渔民主要是在近海养殖鲍鱼,由于养殖密度过高导致水质污染、病虫害频发,这些问题像石头一样压在渔民心上。
  走向远海,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但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依靠深远海鲍鱼养殖平台。于是,“福鲍1号”应运而生。据悉,“福鲍1号”是福建研发的国内首个同时也是最大的深远海鲍鱼养殖平台,4年前投入使用。“福鲍1号”分为三个部分,水上部分高度约8米,包括起吊装置和浮在水面上的操作平台;水下部分包括浮体和养殖笼。鲍鱼们的“房间”分布在水深8米左右的深海里,这样的深度能确保品质。
  深远海养殖不仅要有坚固的平台,还要有更高水平的养殖技术和管理能力。为此,“福鲍1号”配置了水质监测、自动增氧、远程数据传输系统等设备,有了这些科技手段助力,渔民们在岸上通过手机就可以实现鲍鱼的智能养殖。
  福建中新永丰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永寿说,在机械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赋能下,许多渔民养殖鲍鱼变得既轻松又高效。通过几年的探索,连江在科技化、产业化、品牌化方面已经探索出了一条深远海养殖的新模式。从渔排到大型机械化平台,从近海到远海、深远海养殖模式为连江的渔业打开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他们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