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科技保障从粮食安全 到“舌尖上的安全”
文章字数:972
  仓廪实,天下安。
  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3731亿斤、增产74亿斤,再创历史新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
  未来,如何端牢“中国饭碗”,更好地发挥农业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听听来自农业界的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的建议。
  提升粮食产量同时也决不放松环境保护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抓紧启动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
  “中国正处在绿色转型的关键时期,如果我们在提高产量的同时,将投入降低、污染减少,将是高质量发展的好样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锁说。
  2021年底,张福锁和他的团队从北京出发一路向南,在苍山脚下、洱海水畔的古生村停了下来。他们要在这里进行一场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试验:在村里建科技小院、研究污染防治策略、探索绿色生态的农业模式。
  然而,许多意料之外的变化发生了。原本进行面源污染治理的他们,却帮助这个小山村摆脱了高投入、低收益的农业模式,踏上了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作物产量提高30%,农田氮磷排放减少30%—50%,入湖负荷减少10%—20%,农田年亩产值超过1万元。
  加强种质资源研究夯实种源自主可控
  高达2.4米的“巨人”水稻、长在我国最南端的“袖珍”棉花……这些生活中很难见到的奇珍异种,正保存在国家作物种质库里。
  “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业的‘芯片’,是作物种业创新的源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说,《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
  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研究,是实现从源头上保障种业发展,促进种业振兴,实现种源自主可控的根本路径。
  为此,万建民建议,常态化加强种质资源抢救性收集保护,强化种质资源国际交流合作以及加大种质资源共享利用。
  科技织牢食品安全网
  保障舌尖上安全
  这些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建忠带领团队发明了系列核心试剂配方和工艺技术,构建了一个涵盖主要兽药、霉菌毒素、非法添加物,库容量超过500种的抗体资源库,创制出80余种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产品,在加快检测速度的同时,也大幅降低了检测成本。
  未来,如何让中国人餐桌上的食品更安全?沈建忠建议,在生产环节,要科学种植养殖,合理用药,减少污染,从源头防止各种生物性和化学性危害物质进入食品中;在监管环节,要注重全链条监管,特别要加强对食品安全的检测检验及风险管控,杜绝不合格不安全的食品上餐桌,保障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据《科技日报》)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