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红薯和红薯杆杆啰!有的拿来卖哦!”进入红薯收获季,四川省资阳市尤特薯品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黄晓艳每天都奔波于红薯地、公司厂区、种植户家中。因为打小就帮助家人做红薯生意,黄晓艳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红薯妹妹”。和红薯打了几十年交道,“红薯妹妹”的1560亩红薯,不仅卖出了好价钱,还让没人要的红薯梗也有了市场。她牵头成立的安岳县周礼镇鸿安红薯专业合作社,2021年实现年销售额3000多万元。
撂荒地建大棚育苗红薯上市早价格好
公司厂区附近的山间平地上,新建的标准化种薯育种大棚依次排列。大棚内,热气扑人,红薯苗正探出头来。在往常,群众大多采取2月底3月初露地薄膜育苗,5月底以后栽插,11月份收获的方式进行红薯种植。为何这里11月就育起了红薯苗?
“传统种植模式下,不仅红薯产量低,而且集中上市,鲜薯收购价格也低。”绵阳农科院薯类研究所所长丁凡介绍,根据早育早栽模式,这些红薯苗在三四月即可进行栽插,7至8月收获第一批红薯,能填补市场红薯供应空档期,从而实现高价,“价格一般翻番”。
大棚里的种薯苗,还是实现高价的希望所在。黄晓艳告诉记者,通过大棚育苗,只需找到田间最好的红薯藤,每根截取30厘米,移栽到大棚内繁育种薯苗即可,既节约了生产成本,又简化了生产环节。
个头由大变小
鲜食型红薯质升价涨
2017年对于黄晓艳来说是一个分水岭,这一年,她下定决心投入鲜食型红薯市场。“鲜食型红薯挖出来就能卖,经过蒸煮香甜可口、软糯无筋,更受消费者喜爱。”黄晓艳说,按照每公斤10元的价格,1亩鲜食型红薯就能卖1万多元,比种植加工的淀粉型红薯效益高出许多。
黄晓艳从南充市农科院引进鲜食型红薯进行种植。“种植后我们发现红薯大小不一,大的达1公斤,小的只有二三两。”黄晓艳介绍,经过长期的市场调研,消费市场正在发生改变,简而精正成为趋势。其中,大小在3两左右的鲜食型红薯深受消费者喜爱,提质和改小成为攻克的方向。在专家的指导下,黄晓艳通过优化栽种方式和控制红薯生长时间,鲜食型红薯的品质和个头得到了保障。
“通过订单式生产,经过认证的绿色有机红薯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每亩红薯综合效益达到了1.5万元。”黄晓艳告诉记者。
红薯梗变美味远销海外一年卖数百万元
这两年,收获后的红薯地里有一个变化,往年被随意丢弃的红薯梗(叶柄)不见了。它们去哪里了呢?
生产基地内,记者找到了答案:经过杀青、晾晒等处理的红薯梗正待包装,出口海外。“2021年,我通过一个韩国客户了解到红薯梗在国际上很畅销,可以炒菜和炖菜,以往烂在地里没人要的红薯梗,竟然是饭桌上的‘美味佳肴’。”黄晓艳说。
黄晓艳通过建设烘干厂房,进行标准化生产,使红薯梗的品相和品质均得到了提升。2021年12月初,1500公斤红薯梗从安岳销往海外,这是四川省首单出口的红薯梗。“经过加工的红薯梗可以卖到每公斤20元,去年,光是红薯梗我们就卖了300多万元,农户每亩可增收1500元左右。”黄晓艳说。
(据《四川日报农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