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稻田旁的无人机“停机坪”。 遥感无人机、智能农田相机、智能泵站、智慧农业系统……在江苏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步凤镇境内的“智慧农场”,3名工作人员只需在办公室里动动手指,即可完成5000亩农场的耕、种、管、收全环节农事作业。9月18日,笔者来到该农场,探访这里是如何实现“屏幕上种田”的。
初秋的田野上,凉风习习,绿色的稻田里飘着阵阵清香。走进智慧农场,路边每隔百米就有一个无人机停机坪,稻田中央还有很多摄像头,看起来科技感十足。
“这是我们依托极飞科技智慧农业系统打造的高标准农田无人种植示范农场。”江苏银宝高新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晨介绍,无人种植并不是完全没有人管理,只是利用少数的人管理足够大的农场。这里的5000亩农场只有3名“90后”在打理。
据了解,5000亩高标准农田无人种植示范区项目采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和信息化耕作系统,农业生产的耕、种、管、收等全过程数据,均通过“遥感无人机+物联网技术”获取,由“无人化农场指挥中心+人工智能AI系统”进行种植管理。同时,借助无人机装载、无人驾驶农机等技术的运用,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
与传统农场最大的不同是,智慧农场里看不到工人忙碌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安放在稻田里的智能相机,还有几架无人机在稻田上空来回穿梭着。
每隔一段距离就安放一个智能相机,其任务是实时监测水稻的长势和田间情况。“正常人工巡田耗费大量的精力,田中间看不到的地方还难以发现问题。田间智能相
机每隔一个小时
就会拍摄一张图
片,记录作物的生
长变化,及时发现
农田漏播、积水、
杂草等异常情
况。”工作人员周
琪说。
在稻田边,工
作人员杨恒诚在
操作无人机对水
稻进行施肥。“这
是水稻收割前的
最后一次施肥。”
杨恒诚说,他用4
个小时就能完成
500亩水稻施肥,如果是传统人工方式,则需要几天时间才能完成。
杨恒诚在电脑上进入智慧农业系统,可以清晰看到稻田的所有情况。“通过遥感无人机、智能农田相机等物联网设备获取农田气压、温湿度、光照、降雨量、风向、土壤墒情、田间影像等农业生产中的各项数据,农业无人机可实现精准施肥、打药,农田一体化智能泵站实现自动灌排。”杨恒诚说。
智慧农场在粮食收割时,还会使用农事记录仪,将农事记录仪安装在收割机和运粮车上,可以实时看到收割机和运粮车的轨迹、时间、速度和里程,防止出现漏收和粮食被盗风险。
据悉,智慧农场已形成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旱能灌、涝能排、无污染、产量高的高标准业态,实现土地资源高效,不但大幅减少了人力成本,同时也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该农场种植的小麦,相比传统生产模式实现增收10%左右,同时减少了10%的农药化肥使用量。
“以后要实现一人管万亩的目标,让智慧农业系统应用在更多的农田上,推动智慧农业在农村地区普及,助力实现乡村振兴。”杨晨说。
(据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