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眉山讯(潘建勇)又是一年秋收季,近日,走进位于四川省仁寿县方家镇水池村的粮食基地内,只见成片的稻田连绵起伏,稻粒颗颗饱满,当地群众满怀丰收的喜悦,开镰割稻。
一排排适合当地耕作的小型收割机正开足马力,来来回回,收割、扬尘、脱粒,一气呵成。一辆辆农用三轮车往返稻田和烘干车间,将新收的稻谷烘干、打包,送往加工厂。当地群众敲响了节日的锣鼓,载歌载舞,庆祝丰收。田间地头,农家小院,到处洋溢着丰收的欢乐与喜庆。
据悉,仁寿县方家镇位于四川盆地南部,二峨山脉尾端,水源丰富、浅丘起伏、土地肥沃,是天府粮仓核心片区,拥有悠久的农业种植历史和丰富的粮食生产经验。当地生产的稻米,颗粒饱满,品质优良,香气四溢。
“虽然今年经历了天旱少雨的恶劣天气,但是,由于我们采用了更耐旱更高产的水稻品种和现代化科学化的管理方式,黑龙滩水库也及时放水灌溉,水稻依然获得了丰收。”方家镇水池村种粮大户范琨介绍,和多年前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相比,如今,早已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从智能育秧到翻耕土地,从田间管理到成熟收割,均采用电脑控制和人工检测,收割机都是连收割带脱粒扬尘,一体化完成。
“现在我们都是采用订单农业的方式来完成销售。”范琨还说,每年三月,就有公司主动与他的基地签订供销合同。稻谷包装之后,一部分立刻按照合同要求,运送出去,另外一部分则自己加工成大米或其他产品,送往周边超市、粮库,基地的配套十分齐全,早已实现了加工、冷链、仓储全产业一体化发展。
“我县有耕地120万余亩,已建设高标准农田55万余亩,建设农业园区9个,其中粮食和粮经复合园区各1个。”仁寿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根据每个园区各个业主不同的生产条件,进行科学规划和指导。在水田上,推广稻—油、稻—麦水旱轮作,“稻虾、稻鱼、稻蛙”立体种养模式;在旱地上,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粮经复合种植模式;在经果林上,实行增种一季大豆的种植模式……通过轮、间、套作,提高复种指数,稳定增加粮食播种面积,实现粮食增产增收。
近年来,仁寿县积极进行撂荒地整理,土地流转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广大农村实现粮食作物成片种植,并积极运用新技术、新科技,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同时,加大农业技术培训力度,新型农民培训班遍地开花,越来越多的新农人出现,推动全县乡村振兴工作落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