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立足科教兴农 勇担强农兴农使命
■解晓盈 陆敏
文章字数:2655

    著名小麦育种专家、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员赵瑜

    开展“百名教授进百村”乡村振兴大调研活动

    陕西职业教育乡村振兴研究院在学校成立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乌兹别克斯坦古利斯坦国立大学    现代农业学院老师正在授课

  后稷故里,农科新城,坐落着一所具有88年办学历史的高职院校——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校始终秉承“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办学理念,牢记“强农兴农”初心,忠诚履行引领旱区现代农业发展的使命,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在强农兴农中彰显了杨职担当。
  耕读教育为特色的人才培养赋能
  职业农民提升学历变成“大学生”,掌握技能创新经营方式鼓起了“钱袋子”,推进产城融合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放眼职业教育风向标,一张波澜壮阔的“培训网”越织越密。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在全国率先实施农民学历教育,在陕西建立13个农民培育学院,为青海开设3个水利人才订单班,并深度参与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建设,在几内亚、乌兹别克斯坦分别成立水利工程学院、现代农业学院2个海外分校,构建了“一体两翼”高素质农民育训体系,形成了以耕读教育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持。
  小麦丰产,柿子盈枝。近日,首届农民学历教育班毕业生富平县齐村镇涝池村的郭向阳喜上眉梢,“把所学技术应用到我的300亩小麦玉米种植后,每亩又多赚了100多元。种了30多年地,今天才有了现代农民的感觉。”他种植的300多亩小麦、玉米和柿子连年丰收,不仅装满了“粮袋子”,也丰富了“果篮子”。
  2016年秋季开学,学校招收18名富平县职业农民、32名杨陵区村干部入校学习,在全国率先实施农民全日制学历教育。由于生源特殊,学校量身定制了两个学历教育班的人才培养方案,组织任课教师专门编写了近20门课程的教材,并在教学组织、授课方式和学生管理等方面,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打造高效教学。在校就读期间,这些学生与普通大学生一样上课、学习,修满学分完成考试后,便可获得由学校颁发的国家承认的大专学历文凭。
  经过有益尝试,学校职业农民和村干部学历教育工作初显成效,也得到了有关方面的认可。2018年10月底,陕西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在村干部中开展学历教育提升工作的通知》,决定从2019年起,委托学校开展陕西省村干部大专层次学历教育。截至目前,学校已招收陕西省各市、县(区)的1700余名学员来校学习。
  为进一步畅通农民发展上升的通道,学校还先后在陕西关中、陕南、陕北三大区域,建立了13个县(区)职业农民培育学院,累计培训职业农民4万余人次。目前,职业农民培育学院的学员中,一些已经获得了杨凌示范区农民技术职称证书,成为活跃在田间地头的“永久牌”土专家、科技二传手。
  种业创新为国家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每年夏收之际,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豆村试验农场的麦田里,金黄的小麦随风摇曳,硕大又饱满的麦穗长势喜人,与周边短小而干瘪的小麦形成鲜明对比。在豆村农场,人们总会看到这样一位老人,皮肤黝黑、身材瘦小、两鬓斑白、衣着简朴。他就是87岁高龄的著名小麦育种专家、学校研究员赵瑜。
  驻扎豆村农场的60多年里,赵瑜每天都与他的麦田、麦穗、麦粒为伴,无数次的下地、观察记载和重复劳动,先后选育了9个“武农”系列小麦新品种,在黄淮麦区累计推广9000多万亩,实现农民增收65亿元,让黄淮海麦区数以万计的农民尝到了致富甜头。其中,2021年通过国审的“武农981”“武农988”被农业农村部按照“特殊类型”品种进行区试,是继袁隆平院士之后的全国第二例。
  在赵瑜精神的感召下,近年来学校一
  大批农业专家教授和青年教师带着课题沉到一线、走进地头,涌现出了全国优秀教师杨和平、陕西省最美科技工作者马志峰和马文哲等百余名常年扎根一线、钻研
  业务、致富乡里的专家教授。
  学校坚持走中国特色科教兴农之路,
  以农业产业需求为导向,从农民实际需要出发,强化农业科技攻关,开展农业推广
  示范,让科技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学校坚持把科研作为教学的“发动
  机”和“生产力”,依托自身强大的人才资源和涉农专业类群搞研究、立项目,为培养祖国需要的优秀人才竭尽一己之力。先后承担国家级科研推广项目21项、省
  部级科研推广项目94项,科研项目数量和经费总数位居陕西省高职院校第一;获国家、省级科研推广成果奖25项,地厅级科研成果奖28项,科研成果数位居陕西省高职院校第一;培育小麦、花椒、菊花、观赏桃、无花果、草莓、食用菌等新品种23个,已全部在相关领域推广使用。
  召开科研工作专题会、听取科研工作汇报、检查与企业共建科研基地,几乎成了学校每年雷打不动的安排。在支持教师“上讲台”从事教学的同时,学校还鼓励教师“进平台”开展科研,相继出台了《科研项目管理办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产学研基地管理办法》等文件,并将每年到账的1000多万元科研经费按照有关规定和申报项目严格分配,使教学与科研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学校科研水平大幅提升。
  “双链融合”为农民增收致富插上腾飞的翅膀
  眼下,在杨凌菲格无花果庄园弥漫着丰收的果香,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选育的“丝路红玉”“丝路黄金”无花果新品种,就是从这里推广到上合组织国家和地区。
  学校教授钱拴提团队选育的无花果新品种“丝路红玉”和“丝路黄金”通过省级林木良种审定,这是学校“双高”建设和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基于“小木耳大产业”模式,学校在设施草莓、有机无花果、火龙果、羊肚菌栽培技术和中蜂养殖技术上强化科研攻关,推动创新链产业链“双链融合”,让产业为农民增收致富插上腾飞的翅膀。
  为持续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学校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搭建了院士工作室、小麦研究所、蜂产业研究院、北方草莓产业研发中心等“2室2院5中心”的校内科创平台,与企业共建了校外产学研基地29个,探索形成了技术服务型、专家大院型、科技包村型、基地示范型和企业带动型5种产学研示范推广模式,做到了服务“三农”和学生成才两不误。其中,学校在麟游县紫石崖村建立的中蜂养殖、核桃栽培产学研基地,带动该村225户发展了养蜂业,使其150亩8年基本不挂果的核桃园实现亩产平均达到1000斤的效果。
  此外,学校许多农业专家常年在陕西省各个县区、镇村开展科技服务,解答农民在生产实践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为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致富出点子、指路子,有的已经成为个别产业体系的首席专家和产业发展的“代言人”。
  乡村振兴,蓝图徐徐。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精神,大力培养善经营的“农创客”、懂技术的“田秀才”、爱农村的“土专家”,打造一支“强农富民”先锋队,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再立新功!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