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山水蜜桃一天销出50多万元,“阳光玫瑰”一斤40元仍供不应求……夏日炎炎,正值各类水果的丰收季,搭上电商快车的时令鲜果销售分外火热。
生鲜电商作为零售电商的重要分支,在近年来冷链物流技术不断发展的加持下,市场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张。据资料显示,2021年我国生鲜电商行业市场规模达4658.1 亿元,同比增长27.9%。生鲜电商早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大大小小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纷纷“触网”开拓市场,售卖生鲜农产品,打造农产品营销新格局,但如何实现盈利,这些做法值得学习。
越来越多的果实从田头跃上“云端”
最近,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大中街道恒北村党委书记李晓霞和村民们每天都忙碌在田间地头,摘果、挑选分装、贴标、联系运输……恒北村7200多亩梨树上挂满的沉甸甸的果实从田头跃上“云端”,直达千家万户。
今年,恒北村开通了“恒北文旅”官方抖音直播号,建立书记直播间,配套专业直播拍摄制作设备,组建专门拍摄制作销售团队,通过短视频宣传恒北梨产业、乡村旅游和文化,并在抖音直播间销售恒北苏翠1号梨和翠冠梨。“我们每天下午3点到5点进行直播,直播间日流量在2000人左右,记得我参加直播带货的宣传视频最高一场点击量达到7.8万。”李晓霞说。
网络直播推广火热,恒北梨销售火爆。“仅每天从合作社发出的梨果,销售额就在10000元以上。”李晓霞说,“今年恒北梨不同品种销售价每斤提高了1-2元,苏翠1号、翠冠梨精品果销售价格单果都在10元左右。”李晓霞告诉记者,“当前,村集体运营的有电商1家、抖音直播间1个,个体微商有210多家。”
“油桃4号、中桃5号、中桃9号、中桃10号、蟠桃、黄金蜜、白如玉等……鲜桃盲盒,让一盒鲜桃吃出一个夏天的味道。”这是江苏丰县孙楼街道陈楼村第一书记胡新蕲给自己设计的直播台词。7月28日傍晚6点,他举着黄桃,站在村里的电商运营室完成了自己的首场直播,4小时内共销售60余单近500斤鲜桃。
越来越多农民正通过网络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除了大型电商平台,依托社交平台形成的熟人经济和社区团购、网红带货、直播带货模式是农产品“上云”的主要方式。
每个环节都面临利润成本的平衡
尽管网上销售一片繁荣,但对于大大小小的生鲜电商来说,售卖生鲜要盈利,比售卖一般农产品多了不少难点。包装成本高、物流费用贵、价格上不去……近日曝出有生鲜电商“巨头”因始终未能盈利而关闭了主营业务。
生鲜农产品普遍售价不高,但各电商平台入驻费用不低,胡新蕲说,“比如抖音平台管理费要每年4000元,微信平台管理费在2000-5000元左右,且需要支付千分之六手续费,对于初创团队来说实际压力不小。”当前,还没有针对农产品电商物流运输的奖补政策,较高的运费也或多或少影响了村民的销售和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农产品的商品化和标准化有多重要?拿我们销售的黄桃、苹果这些生鲜水果来说,如果达不到生产的标准化,在包装、定价、运输等后续环节都会产生各种问题。”有着数多年农产品电商从业经历的江苏楚汉雄风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杨绍金告诉记者,这段时间,他们销量最好的黄桃,仅运费就要占到总价的近一半。“一箱黄桃如果在本地零售,只要45元一箱,发到省外,就要卖到近80元,物流成本非常高,农户得不到多少利润,钱全被快递企业赚了。”
为什么农民种出了美味的桃子,却还是赚不到钱?究其原因,杨绍金实地调研后发现,当地农户多采取分散化种植,没有形成规模化,分拣、加工、包装等环节自然无法形成工厂化经营,完整的供应链体系也就无从谈起,导致生产成本降不下来。“如果能形成大规模种植或组织农业合作社,面对物流快递企业也就能有更多议价、谈
判的空间。
比如大家熟悉的阳山水蜜桃和阳澄湖大闸蟹,就是江苏农产品品牌化、产业化经营的成功典型。”杨绍金认为,以生鲜为代表的农产品必须走产业化、集群化的道路,才能打通上下游供应链,把自主权掌握在经营者手中。
打好品牌“伞”造福“伞下人”
把生鲜等农产品推“上云”,农户们可以更快触达消费者,但要让各经营主体真正得到实惠,农产品电商还只能说刚刚起步。
在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耿献辉看来,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格局,总体仍处于一种小规模分散生产的状态。“农民个人谈判能力相对较弱,他们在淘宝、抖音等网络平台开设网店的基础设施投入成本相对较大。”
“即使开通了网络销售平台,要让消费者能在众多的网络店铺中搜索、发现你,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耿献辉说,分散生产状态下的小规模种植户既要种植、又要经销,个人和家庭的精力、能力毕竟有限。当前农业组织化程度逐渐提升,生产者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组织起来,通过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联盟、协会等对某一种类的农产品进行有组织的集中销售。“此外,当前京东、苏果等农产品零售渠道纷纷在主产地建立自己的直采基地,符合商家条件的地区、村集体经过认证都可以加入他们的生产基地,进行一种契约式或订单式生产,直供相关平台进行销售,促进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
“小农户对接大市场,里面存在产、运、销等一系列环节,哪一个环节不匹配都会产生制约作用。”南京财经大学营销与物流管理学院副教授杨海龙说,环节中的关键点在于如何打造农产品品牌,尤其是特色农产品品牌。品牌会成为产业链的龙头,带动链条上的小农户和供销企业获得发展。合作社或者地方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可以帮助梳理、挖掘、塑造地方农产品品牌的独特价值,形成区域公用品牌,发挥“伞”效应,进而为“伞”下的小农户“遮风避雨”,帮助他们更好地进入市场,实现盈利。
找对盈利之路,生鲜电商才能拥有未来
近日,每日优鲜陷入经营困境的传闻受到广泛关注。很多消费者在感到震惊之余也不无惋惜。事件后续如何发展,目前还难下定论。但作为近年来兴起的生鲜电商一员,迟迟无法盈利,无疑是造成每日优鲜现状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也为国内生鲜电商同业敲响了警钟。
生鲜电商为消费者提供了便利,带来了新的消费体验,也进行了不少创新,其中有不少优秀的项目和创意。但是,企业的首要目的是生存。生鲜电商行业今天所面临的困难,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企业没能尽快形成盈利能力无疑责任重大。企业“造血”功能不足,导致过度依赖外部“输血”,很容易陷入困境。
毋庸置疑的是,生鲜电商行业拥有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正在发生转变。生鲜电商让人足不出户就可以便利快捷地获得新鲜多样的生鲜食品,符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近年来,生鲜电商的业务成交量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也证明了这一点。第三方产业咨询服务机构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生鲜电商交易规模已达5640亿元,随着生鲜电商的发展以及用户网购生鲜习惯的养成,预计未来一段时间生鲜电商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到2024年,行业规模将超万亿。
尽管前景是光明的,但是要想到达目的地,还需要走对道路。面对盈利困局,生鲜电商需要积极应对。要认真研究市场需求与自身业务的结合点,把业务做细做实,抓住关键,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作用,让生鲜商品的供给服务更加契合市场需求。如此,生鲜电商才能拥有美好的未来。
(综合人民网、《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