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耿苏强 李泉林
加强农业国际合作,共同维护全球粮食安全,成为当前中国与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的方向和迫切需求,也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8月15日上午,第六届丝博会“一带一路”农业贸易与乡村振兴论坛如约而至,论坛期间,陕西省杨凌示范区在总结过去三年上合组织农业基地相关工作以及“一带一路”农业贸易经验分享的同时,也明确了今后的发展定策。
透过这份沉甸甸的实绩,既能看到杨凌建设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在国家倡议等机遇下的“势”,也能看到立足“国家队”定位的“时”。而“势”与“时”的叠加,最终也将让杨凌成为“一带一路”农业贸易和交流的重要一极。
乘势而上:锚定支撑农业贸易与交流的重要一极
上合组织是世界上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综合性区域合作组织,农业是上合组织国家和地区的主导产业之一,也是上合组织的优先合作方向。
尤为重要的是,杨凌在上合组织农业贸易交流方面,始终贯穿“有信心、有条件、有基础、有底气为‘一带一路’农业发展多作贡献”,充分体现了杨凌发展的格局、潜力以及自信。
论坛期间,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作为与上合跨区域合作的典范,集团董事长贾合义在涉农企业“走出去”经验分享时表示,杨凌是中国农科教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旱作农业技术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创建的新型农业合作模式,以及在研发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贾合义介绍,通过“校企地”三方合作模式,已在哈萨克斯坦形成了150万亩的订单种植面积,未来将会在500万亩以上。
“希望爱菊公司在哈萨克斯坦农产品加工园能够为加强两国在农业技术和贸易领域的合作作出贡献。”在第28届杨凌农高会期间,哈萨克斯坦北哈州政府副州长詹达尔别克·达吴然就曾如此表示。
2017年,杨凌示范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签订合作协议,该集团不仅在哈萨克斯坦租赁土地,种植农作物,而且还开展了订单收购和面粉加工业务,将面粉和油脂等农产品运回中国销售,受到消费者的广泛欢迎。
顺时而为:同心同向打造农业对外开放高地
杨凌在“一带一路”农业贸易上的成功案例并非“异军突起”,而是“厚积薄发”,前期底子打得牢了,后面成绩的取得自然是水到渠成。
2020年10月,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在杨凌正式揭牌运行,杨凌综合保税区于今年8月底封关运行。这些年,杨凌多次迎来高光时刻,上合组织农业基地、杨凌综合保税区等重大战略以及机遇相继落地。未来将是杨凌积极践行国家使命与机遇的关键时段。
截至目前,杨凌围绕“一带一路”农业交流合作,成功举办上合组织现代农业发展圆桌会、第十二届金砖国家农业部长会暨金砖国家农村发展和减贫研讨会等重大国际交流活动30多场;
面向上合组织国家实施援外培训和远程农业技术培训24期,上合组织国家农业官员、技术人员、涉农学生等2.4万人次参加培训;
发挥境外园区作用,完成13大类110多个优良品种的品比试验和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制定作物生产标准7项、生产技术规程11项……一系列交流、培训、示范工作,为促进上合组织国家间现代农业技术创新合作、保障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第28届农高会开幕前夕,上合组织农业基地经贸投资促进中心成立,成为上合组织农业基地框架下首个经贸投资促进平台,是上合组织国家政府机构或商协会对外交流和贸易合作的重要窗口。
聚势而强:高质量发展的“杨凌答卷”
现如今,评价一个区域的发展水平,早已不仅仅局限于经济总量等“硬实力”,更为重要的是推动一个区域在“构建高水平开放格局·保障全球农食链稳定”发展的内在逻辑。
开放、创新、改革不仅是杨凌既有的优势,同样也是接下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做法。首先来看开放,其核心依然是高水平建设上合组织农业基地。论坛期间,杨凌在总结中也提到,要抢抓上合机遇,坚持“立足中国、辐射上合、联动周边、面向全球”的定位,推动开放发展。
再来看创新。创新是推动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在这一方面,杨凌无疑是“主阵地”。总结中明确,杨凌把创新摆在重要位置。2021年,杨凌启动建设了秦创原农业板块,建成种业、果业、食品工程等6个产业创新中心,拥有高新技术企业71家,先正达、良科、麦肯、嘉吉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落地杨凌。
最后看改革,对于杨凌来说,做好开放这门“功课”,更需要自身采取一些针对性的举措。
基于此,杨凌将在服务上合组织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经贸高地等方面,加速推动我国农技装备、优良品种和农业服务“走出去”,促进上合组织国家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助力“一带一路”农业合作,保障全球粮食安全。
借力本次论坛,杨凌向世界讲述着更多“上合故事”。我们相信杨凌将在“建设上合组织农业基地 打造农业对外开放高地”的新征程中,不负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