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榆林讯(段文林 马宇强张赛康 全媒体记者 张慧)一年之计在于春。连日来,装载机、挖掘机等各类大型机械,在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各乡镇的田间地头来回穿梭,进行土地平整和节水灌溉设施的安装工作,呈现出一幅“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业新画卷。
麻镇便民服务中心刘家坪村,地处府谷县东部,由于村里都是小幅梯田,大型机械耕种不成,且老龄化严重,土地耕种率逐年下降。今年,该县开始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后,村民积极响应,将村里的2200余亩土地全部流转到村集体,进行升级改造,建成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村委会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项目还在建设当中,就有人前来洽谈土地承包事宜。
与刘家坪村相比,麻镇便民服务中心坪伦敦村的土地,农业立地条件要好很多,该村的1600多亩耕地集中连片,非常平整,都可以进行灌溉,但是大水漫灌影响土质,成本较高。为进一步帮助村民节约成本增加收入,在该村实施了漫灌改滴灌项目,有效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我村共有1620亩高效农田,在过去几年内,每年浇四次水,每亩大约35元左右,改为滴灌以后,只需浇一次水,浇水费用10元左右。在此基础上,可以减少农民的负担,增加农民的收入。”麻镇便民服务中心坪伦敦村党支部负责人说。
据了解,近年来,府谷县结合国土空间、水资源利用等相关规划和国土“三调”成果,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因地制宜,科学编制全县中长期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到2022年年底,将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0万亩。同时建立旱作节水农业工作专班和技术指导团队,聚焦重点区域和主导产业,采取节水改造、补灌扩面、技术推广三条路径,着力推动工程节水、作物节水、制度节水有效融合,有效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夯实粮食安全、打好农业现代化基础,真正让粮田变“良田”,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