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在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告别“靠天吃饭”建设高标准农田
文章字数:1156
    全媒体记者 耿苏强 李煜强
  今年年初,杨凌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创新中心在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开展面积达2.8万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工作,在陕西省率先拉开高标准农田建设序幕。
  凤翔区柳林镇是典型的丘陵旱地,多数农田靠天吃饭。通过梯田修筑、灌溉等一系列工程的实施,对山、水、田、路等进行综合整治,落实管护制度,可提高土地产出效率。
  “柳林镇属于丘陵地带,一遇干旱粮食就会减产甚至颗粒无收。旱改水后,每亩地小麦产量可达700公斤左右。”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总工程师罗林涛说道。
  旱改水是提质改造、补改结合的重要手段,是造福一方百姓的好事,也是群众热切期盼的大事。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重要指示精神和耕地保护国家战略,将藏粮于技、藏粮于地及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2021年4月,国家杨凌农高区成立了中国杨凌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创新中心。
  该中心主要依托中陕高标准农田建设集团,利用集团、人才、资本等创新要素,统筹产学研创新资源,按照“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部署,围绕土地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涉农装置装备与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应用等方面工作需求,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领域短板技术攻关。
  高标准农田建设将发挥哪些作用?此项工作如何开展?工作中有哪些具体要求?杨凌示范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王宏军接受采访时表示,杨凌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创新中心主要致力于高标准农田的技术研究,立足陕西,面向旱区,辐射“一带一路”国家,不仅要保证高标准农田数量,还要在质量提升上研究关键技术和成果。
  王宏军说,中心下一步将通过科技引领、协同攻关,构建统一标准、一体化施工的农用地保护与提升模式,建设成为高标准农田综合技术研发、工程技术服务、标准执行监测与评估服务中心。
  一是开展粮食作物及经济林果作物分区适宜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建立作物适生区土壤数据资料库及大数据中心;设计和承担全国有关土壤改良提升、污损土地修复、面源污染治理、灌溉及排水、智能化系统技术研究项目和技术研究课题,攻克共性关键技术难题。
  二是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技术培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及装备并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促进技术信息共享,推动行业发展水平快速提升。
  三是积极与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开展紧密合作,参与相关国家乡村建设,拓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国际影响力,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统一规范工程建设,健全耕地质量监测评价标准,构建农田建设标准体系。
  所谓高标准农田,就是与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相适应,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永久基本农田。要求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田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
  据了解,中心聚集整合耕地治理及质量提升科研力量,研究和转化耕地质量提升技术成果。承担陕西省及全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确保耕地数量和质量安全,守住生存发展底线。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