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简称《中央一号文件》)第16条明确提出:开展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简称“新三品一标”),推进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完善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第17条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县域范围内比较优势明显、带动农业农村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产业,推动形成“一县一业”发展格局。
这两条内容,充分肯定了近几年中国农业品牌化方面取得的成绩,也为十四五期间中国农业品牌的中期发展做出了规划。
新三品一标:从产业链重塑品牌农业
早在2021年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的《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实施方案》通知中指出,从2021年起,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启用最新概念,即“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这与近年农业农村部主推的“三品一标”(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存在着较大的理念差异。
“旧三品一标”全部都是农产品,“新三品一标”是对旧三品一标的重大升级,是从农业全产业链着眼的系统性解决方案。“新三品一标”中,“品牌打造”是农业产业链闭环的最后一环,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而作为最终的一环,也是最重要一环的“品牌打造”,主要重担都落在了“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上。
“一县一业”,也是对原来的“一县一品”“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升级和扬弃。一县一业,强调的是每个县突出主业,首先聚焦“一品”。但并不是教条地反对“一县双品”,甚至“一县多品”,而是鼓励在实现“一县一品”的基础之上,再打造双品或多品。这样,有条件的县域,是可以在“一县一品”基础上,逐步实现“一县多品”的。而条件不够的县域则没有必要这么做。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突围之道
针对中央一号文件的第16条和第17条,笔者认为,农业生产“新三品一标”是品牌农业从业者需遵循的重要工作指南,农业品牌建设要遵循“品种、品质到品牌”的路径,必须坚定不移按照提升行动方案推进品牌农业发展。发展中,可以在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重点项目中,发挥品牌引领作用,建成一批品牌园。
品牌故事都和品牌体验相关,可以说,品牌农业就是一定意义上的三产融合。建设品牌,一定要有产业链思维。一号文件单独列出此条,强调了三产融合在农业农村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未来要关注整个链条上产品品牌、乡村品牌的建设。
县域是农业品牌的主战场。类似柞水木耳、嘉祥豆种、洪泽湖大闸蟹、徐闻菠萝等都是县域内依托特色产业打造的优秀品牌。县域范围内农业品牌由于下沉范围逐步接近销售端、生产加工大户乃至农民,能够缩短生产对消费的反馈时间,更好地解决巨大的消费需求与产品品质之间断层的问题。未来,要依托品牌建设,构建“一县一业一品牌”的发展格局。加强品牌管理,制定农业品牌工作管理办法,建立农业品牌评价体系,促进品牌营销,提升品牌影响力。
(综合《新华社》《品牌农业参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