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在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不误农时不负春 科技春雨润春耕
文章字数:2058
    月 18日,在贵州省榕江县车江坝区智能化育苗中心大棚,农技人员用辣椒种子培育辣椒苗。

    ◀ 2月17日,农民在贵州省榕江县车江坝区智能化育苗中心大棚移栽百香果苗。

    ▶2月12日,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张市镇沈家村,村民在刷卡为麦田浇灌返青水。

  东风吹绿草,布谷劝春耕.
  随着科技的飞速普及,犁田、耙田等牛拉人翻的春耕景象正渐隐渐退,挽脚扎裤躬身插秧的镜头很少出现。十指不沾泥,轻松干农活已成为农人生活方式的新宠。希望的田野上各种农耕机器来往穿梭,奏响了春耕生产的乐章,飘荡着现代农业产业的丰收之梦。
  湖南常德:
  智能育秧工厂 玩出春耕新花样
  雨水节气前后,草木萌动,春耕备耕正当时。
  “以前春耕,忙着耕田、浸种、割绿肥,现在打开手机,就能育好秧。”湖南省常德市西洞庭管理区祝丰镇紫湾村60岁的吴成国是种田的“老把式”,今年春耕,却玩出了新花样。
  吴成国把笔者带到紫湾村智能育秧工厂,17名工人正在抓紧作业,施工负责人秦建刚告诉笔者,约20天后,育秧工厂可投入使用。
  2021年,中联智慧农业(水稻)项目落子西洞庭管理区。紫湾村党总支书记魏青林介绍,为实现水稻种植生产全程数字化,今年1月,该区启动智能育秧工厂建设。
  “无土育秧,穿着皮鞋就能下田,看看手机就能掌握秧苗长势。”该项目负责人奚伟介绍,智能育秧工厂安装土壤、气象、水情、虫害等测报仪器,能迅速准确地将苗床的温度、湿度、水情、用肥等数据实时传输至大数据中心,实现秧苗精细化管理。
  “以前种田靠劳力、靠经验,‘智慧春耕’让种田更轻松、更科学。”奚伟说,中联智慧农业通过“天、空、地、人、农机”五位一体数据采集、模型分析,已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信息感知、智能决策、机械操作、精准作业,粮食生产实现节肥减药、增产增质。去年,300亩数字化示范田,与传统经验管理稻田相比,每季亩均增产7%,节约成本120多元/亩。
  “眼红”的吴成国动了心,今年初,他把自家的9亩农田流转到合作社,尝试种植数字水稻。他笑着说道,现在种田,空中有无人机,地上有气象站,田里有摄像头,什么时候干什么事,手机App里一目了然。
  西洞庭管理区农村农业局高级农艺师尤龙威介绍,目前该区建立一套数字水稻全程管理标准,编制《数字大米白皮书》,探索出一条可复制、推广的水稻数字化种植模式。根据规划,紫湾村今年新增2000亩数字水稻示范田,涉及260户农户。
  江苏如东:
  田间升起无人机 春耕也有“科技范”
  行走在乡间,微风吹过,返青的麦苗绿浪翻滚,满眼的绿色心旷神怡。2月15日上午9点半,江苏省如东县岔河镇新坝村赵云家庭农场负责人赵旭东来到田头:“立春过后,小麦就进入了分蘖期,得抓紧时间打药。”
  “过去,我们最头疼的就是打农药,雇人费工不说,还打不均匀,对人自身也不安全。”赵旭东说,随着农业“机器换人”的推进,去年他投入近30万元,购买了4台农用植保无人机,除了为农场承包的田地进行植保作业外,还为周边农户提供飞防服务。
  展开无人机的螺旋桨,连上电池,将药箱接入无人机底部,在遥控手柄上插上手机,一切准备停当,工作人员按动遥控手柄,无人机升空5米,便径直向西飞去。只见它在麦田上空来回穿梭,时而低空前行,时而缓缓转弯,机身下方均匀地喷出白色药雾,短短几分钟就完成了一大片小麦的飞防作业。
  赵旭东介绍,春耕春管时节,飞防作业如果全部由人工去做,对于拥有5600亩的家庭农场,需要至少300人,但是对于植保无人机来说,就容易多了,“一台无人机每次可以携带近30公斤肥料,每天的作业面积能达到500亩,而传统的喷洒方式,一人每天只能作业20亩。”
  除省时省力外,植保无人机的作用更体现在高浓度雾化上,实现精准、均匀喷洒,有利于提高防治效果,保障粮食丰产丰收。今年春季气温低,不利于小麦的生长、分蘖,从2月13日开始,农场的4架无人机就一直在田间“劳作”。“我们现在打的农药一是促分蘖,起到抗寒和保根的作用,二是限制小麦(植)株间的高度、增加麦秆的硬度,达到防倒的作用。”赵旭东说。
  陕西澄城:
  人勤春来早大棚春耕忙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看春耕。在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冯原镇,温室大棚里一片绿意盎然、暖意融融。种植户们在整地、授粉,现场一派繁忙的景象。
  在澄城县冯原镇马村的玻璃温室大棚里,大大小小的樱桃挂满枝头。为了今年的樱桃能有一个好收成,过年期间,种植户成秀丽就已经开始忙着授粉、疏果。
  “这个大棚樱桃2月底到3月初就上市了,从现在看,基本上每棚能卖到15万元左右。挺好的,看到这些成熟的果子,心里面都美滋滋的。”澄城县冯原镇马村樱桃种植户成秀丽高兴地说道。
  据悉,澄城县冯原镇马村除玻璃温室大棚樱桃外,还有普通温室大棚樱桃、脆瓜、冬枣等产业,目前也相继进入授粉、覆膜、打芽阶段,累计年产值达300余万元,成为群众致富的“摇钱树”。
  走进澄城县冯原镇太极村产业园,一座座大棚整齐排列,棚内果蔬长势喜人。村党支部书记雷春锋介绍说:“大棚黄瓜从春节前已上市销售,批发价一斤5元左右,每棚黄瓜纯收入3万元。除黄瓜外,我们还种植有西红柿、脆瓜等。下一步,我们积极动员群众参与和发展设施产业,全力打造富民强村的‘新引擎’。”
  (综合《湖南日报》《如东日报》等)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