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气温低,拱棚内温度已经不能满足蔬菜生长所需,因此,急需采取额外的保温措施。但在此之前,菜农若忽视防病、补充营养等工作,即使有效保温后,也会影响果实的品质和采收期的长短。建议菜农做好以下准备工作,确保拱棚温度,提高蔬菜品质。
采收末期营养补充仍重要
很多果农认为,拱棚蔬菜到了采收末期,营养补充就不重要,其实并非如此。有了充足的营养,蔬菜才能正常结果不早衰。
建议首先要合理留果,及时疏除畸形果和过多的果实,增加精品果数量。其次是生根、养根肥料要跟上,如随水冲施含有海藻酸、腐植酸或甲壳素等成分的生根类产品,养根生根,避免根系过快老化。同时要注意预防根部病虫害。再是根据植株长势,选择合适的肥料类型,如高钾型肥料与平衡型肥料交替使用,或者冲施高氮高钾型的水溶性肥料,促棵又膨果,有利于延缓植株早衰。最后,叶面追肥。可喷施含海藻酸或氨基酸的全营养叶面肥,及时补充叶面营养,缓解叶片黄化,预防植株早衰。还应有效补充中微量元素,以喷施为主,冲施为辅,补充效果更佳。
保温是关键 降湿莫忽视
大幅降温过后,气温小幅回升,在多膜覆盖保温后,菜农应抓住时机,做好通风工作。如在晴好天气的中午时段,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除打开拱棚风口通风外,棚内二膜也要拉开,既能提高光照强度,又能降低棚内湿度。
加强病害的预防、防治工作。寒潮过后,来不及保温的拱棚中,蔬菜难免会出现低温障碍,对此,菜农可选择海藻酸、芸苔素等进行喷施,以缓解蔬菜的不适症状。其次,在做好养根促壮工作的前提下,还可配合喷施磷酸二氢钾、矮壮素等,起到增厚叶片和控旺的效果。再是及时用药防治病害。根据病害发生类型,选择恰当的药剂。如细菌性病害多发,可以喷施噻酶酮、噻唑锌、中生菌素、春雷霉素等。喷药时可以结合叶面肥一同使用,达到治、养结合的目的。
做足工作再保温 效果更好
温度是蔬菜生长过程中最敏感的环境因子。在做好上述两项工作后,在营养充足、湿度适宜的环境内,再做好保温工作,植株长势渐长,自然会延长坐果期,提升果实品质。
蔬菜不同的生长时期,对温度的要求是不同的,以黄瓜为例,进入结果盛期后,白天温度保持在26~32℃,夜间17~20℃。蔬菜进入开花坐果期后,温度对蔬菜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影响花粉的活力及寿命,影响柱头的活性。成熟的花粉自花药散发出来后有一定的存活时间,高温时花粉的代谢活动旺盛,营养物质消耗多,酶活性衰退快,从而加速了花粉的衰老和死亡。而柱头活力也关系到花粉落到柱头上之后能否萌发,花粉管能否正常生长等。冬季棚室蔬菜开花坐果不良、畸形果多,主要原因就是温度过低。二是影响果实营养物质的积累。研究显示,温度对于同化物分配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蔬菜器官的代谢活性而实现,而且这些影响是可逆的,当棚中温度较低时,低温影响了果实器官的代谢活性,使得果实中糖分的积累降低,同化物在叶片中积累,最终抑制叶片的光合活性;而温度较高时,呼吸消耗大,有机营养积累少,同样不利于果实的生长发育。
对此,笔者建议,拱棚茄果类蔬菜果实成熟的过程中,白天温度保持在25~28℃,夜温大约在15~18℃;而瓜类蔬菜结果期温度要求白天温度在28℃—30℃,夜温控制在15~20℃。这样的温度条件,正好适合蔬菜营养物质向果实中积累。所以,在果实成熟中后期,一旦不能保证适宜的温度,很容易导致果实品质下降,最终导致蔬菜商品性下降,尤其是生食蔬菜,影响会更大。
目前来说,拱棚常用保温措施有:加设轻质保温被、多膜覆盖、周边加“围裙”保暖等,以及在极端天气来临前,提前做好增温工作。 (刘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