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和农作物研究所的尹志荣、柯英、王平等,针对宁夏灌区不同区域种植枸杞,设置细沙、粗沙不同覆盖厚度试验,以不覆盖为对照,观察、分析不同覆沙方式对盐碱地土壤性状和枸杞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西北农业学报》。
发展枸杞产业已成为宁夏红寺堡扬黄灌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路径。据调查,该区现有枸杞种植面积5.6万亩,每年产值可达3.2亿元。但是,该区域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半干旱风沙带,一方面,气候干旱少雨,地面蒸发量大,地表水及浅层地下水量少质差,水资源十分短缺;另一方面,栽培模式落后、配套技术不到位、土壤次生盐渍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枸杞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给生长期枸杞覆沙是适应当地环境、就地取材且广泛应用的一项独特的抗旱耕作形式,且具有良好的蓄水保墒、提高土壤温度、降压盐碱、抑制杂草和病虫害等多方面效应。
研究者以3年生“宁杞1号”枸杞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生育期0~100厘米土层土壤含水量、pH值、盐分含量及组成等。
结果表明,与不覆沙相比,覆沙条件下枸杞生育期内的土壤含水量均极显著提高,盐碱地土壤pH值和全盐量有效降低。其中,覆粗沙厚度5厘米最佳,其盐分离子Na+、K+、SO4-2、CL-抑制效果更突出,对枸杞生长发育有明显促进作用,枝条长度平均增长15.22%,产量相比对照增产19.64%。
(据《中国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