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农业科技报社走进乡村看小康全媒体采访团记者,来到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采访了中共甘谷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张锐。
“今年以来,甘谷县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把防返贫作为底线任务,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头等大事,始终保持思想不松懈、工作不松劲、帮扶不松手、步伐不停歇、政策不断档,为提升脱贫质量、做好新阶段‘三农’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发展热潮不断涌动。”张锐介绍说。
强化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
该县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响应机制,面向所有农户,采取农户自主申报、乡村干部排摸、部门筛查预警等3种方式,常态化跟踪监测收支变化、“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就医就学等情况,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行“一户一策”精准帮扶,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及时清零。
该县通过风险消除评估,监测对象2793户13520人中,风险已消除监测对象2504户12199人,风险消除率90.23%。组织人员对农村留守人员、低保人口、特困供养人员、残疾人、患大病人口等低收入困难群体全面排查摸底,有效开展事先预防、事后救助相结合的针对性帮扶,切实把返贫风险降到最低。
不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
该县紧盯“两不愁三保障”这一核心指标,继续落实各类扶持政策,落实各类资助资金2973.399万元,惠及学生58609人。
该县继续实行“一人一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全县17.12万脱贫人口更新续签“一人一策”家庭医生签约协议,并制定有针对性的“一人一策”健康帮扶措施,达到了脱贫人群“应签尽签”。建立了农村饮水安全动态监测机制,对农户饮水安全、控辍保学、特困群众等方面开展了常态化检测。
推动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该县按照“主导产业整县推进、扩规模提水平;特色产业一村一品、保覆盖提效益”的思路,全力推进丝路寒旱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和“4+2”农业产业振兴行动,不断夯实群众增收基础。
该县建成集约化辣椒育苗基地13处,打造示范点52个1万亩,辣椒总面积达到4.2万亩;菜豆示范点12个2410亩,总面积2.8万亩;建成果蔬保鲜库11座5000吨,磐安镇产业强镇、现代农业示范园创建等重点项目进展良好。
该县完成低产果园改造2500亩,辐射带动全县果园改造12000亩;实施果椒提质增效示范园3600亩;建成安远清溪河段高效设施果树示范区1000亩。
该县建成礼辛镇西南片等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示范点7个7158亩,中药材总面积7.1万亩。完成民顺祥、丰裕种猪和三合肉牛养殖基地建设,新建改扩建规模养殖场14个,畜禽饲养量达到169.89万头(只)。
该县建成安远王台等25个千亩以上示范点,完成顶凌覆膜14.1万亩,撂荒地复垦复种1.54万亩,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5.7万亩,夏粮总产量7.95万吨,比去年增加4.4%。
有序推进乡村建设
该县按照“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和其他类”五类标准,在对全县405个行政村村庄分类进行优化调整的基础上,聘请专业机构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完成60个村庄的规划编制工作。
该县认真研究制定了《甘谷县2021年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安排资金2800万元,按照“村村干净整洁、部分村环境美观、个别村亮点突出”的甘谷工作思路,全力打造“六峰铁坡山、磐安沐浴梁、安礼路沿线、米谷川区域”4条乡村振兴示范带,25个示范村、20个达标村总体形象进度达到70%。以“四好农村路”向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硬化自然村组道路71条139公里,硬化行政村村内巷道47.67万平方米。
该县加快推进垃圾、污水治理项目建设,磐安镇污水处理厂全面建成运行,六峰镇污水处理厂启动实施,18座农村生活垃圾中转站已建成2座,配备发放环卫车辆80台,完成“三改一补”620户、户厕改造12000户。
该县启动了县级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创建活动;推荐新兴镇、八里湾镇中岔村等7个村镇和金山小学、大石小学等10所农村中小学,参评第二十四批市级文明村镇和文明校园。
该县培育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新乡贤文化,推荐各类先进典型33人,10人被评为“天水好人”,1人获评市级“新时代好少年”。布设“讲文明、树新风”“图说我们的价值观”等公益广告宣传设施400多处,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