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在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为民办实事 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文章字数:953
  本报延安讯(吴龙迪孙姣 全媒体记者 张小雄)“咱们村北头的生产桥是出行、生产的重要通道,目前桥两侧的泥土已经松动,桥面多处开裂,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4月12日,陕西省延安市富县张家湾镇干部来到王家角村,与村民、村干部围坐一团,共同商讨村里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及解决办法。
  想要翻修老桥,资金是第一道坎。张家湾镇党委书记惠延林领着大家现场查看、设置警示标志,预算项目费用,随后向县级部门申报资金项目,争取技术支持。同时还与县水务局、扶贫局对接,经过协调,最终筹集到了生产桥建设所需的项目资金。“解决群众最关心的、最困难的问题,是检验我们党史学习成效最好的体现。”惠延林说。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张家湾镇党委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并结合党委会下沉的工作机制,组织镇干部定期走访各村,将群众代表、矛盾诉求者、贫困户等有实际困难的群众集合起来,现场听取意见、解决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现在生产桥建设已经动工了,过一段时间就能投入使用,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这座桥不光是生产桥、致富桥,还是我们和政府的连心桥。”村民廖振海高兴地说到。
  在距离王家角村不远的川庄村,村道两旁树绿花盛,村容村貌干净整洁,茶余饭后村民们总喜欢出来散散步、聊聊天。
  “环境美了,沿着村巷边走边看,闲置的地里扎起了围栏,建成了采摘园,又多了个休闲的好去处。约上老伙计出来喝喝茶、抹抹牌,惬意得很。”村民滕树成笑眯眯地说。
  近年来,川庄村围绕有机水稻产业,实施稻鱼、稻鸭共养模式,增强水稻产业立体效益,鼓了群众“钱袋子”。同时,将环境整治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完成观光水面、环境微整治等工作,鼓励群众少花钱、多动手,在宅前屋后种植林木花草、架设竹篱笆,提升川庄村“颜值”“气质”,引导村民在发展致富的同时保护好青山绿水。
  王家角村、川庄村的变化,只是近年来张家湾镇巨大改变的冰山一角。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秦直道等历史文化遗址,张家湾镇大力发展水稻种植特色产业、旅游产业、赛事承办等服务产业,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下大力气主动搜集村民的热点、难点问题,精准施策,在谋发展的同时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用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来检验工作成效。”惠延林说。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