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在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农民育种家老马的“金色恋歌”
文章字数:1584
    马光佐正在麦田查看小麦长势

    扫码读全文

  全媒体记者 闫瑜涛
  4月24日,天空还下着细雨,在陕西乾县阳峪镇新店村一处小麦育种试验田内,64岁的农民育种专家马光佐向记者作展示,“这个小麦品种叶宽、秆粗、抗倒,那个小麦品种大穗、抗寒、抗旱……1976年,我开始搞小麦育种,比养闺女还操心,小麦就是我的娃!”谈起田间的试验品种,马光佐侃侃而谈。
  有一种热爱,是将一生献给小麦育种,有一份坚守,是用一生去浇灌一粒麦种。马光佐,就是这样一位恋上培育小麦良种的守望者,只为实现心中所梦的追梦人。
  扎根黄土不言悔
  说起马光佐,陕西乾县小麦界人人皆知,由于他做的事太专业,好多人只知他务作的麦好,却并不知道他究竟为什么在小麦产量、抗性上总是高人一筹。从农民到育种家的背后,是心系“天下粮仓”的老马,45年如一日对麦田的深情耕耘。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老陕齐吼秦腔。黄土的厚度,造就了高原人的厚重,也见证了关中农民昔日的贫穷和饥饿。初中毕业后,老马在家乡耕地、种粮、平整土地、修水库。“那时辛勤劳作一年,人均每年只有70斤口粮,大家都为吃不饱而发愁。”饱受饥荒之苦的老马,切身认识到粮食的重要性。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一粒种子,关系着中国人的饭碗安全。“粮食生产和安全始终是‘国之大事’,于是,我自己想,怎么样才能让人人吃饱肚子、不受饥饿?”老马认为,只有提高种子质量,才能提高粮食产量,让乡亲们吃饱穿暖。
  说到做到的老马,从来不缺老秦人那股干事创业的“拧劲儿”。从当年吃饱饭的朴素愿望,到45年扎根黄土、始终如一的执着努力,土地和粮食已经成为马光佐生命中最厚重的情结。
  育得金种慰苍生
  从1976年开始,老马就坚持在地里观察农作物的出穗、出花、授粉、成熟,边观察、边记录、边做试验。自此,他和小麦结下了不解之缘,不断破解小麦的“生长密码”。
  “育种是一门辛苦活,让人一年四季都没有闲工夫。一干就是13年,基本上等于零,没有任何的进展。当时没有任何资料、老师,全凭自己的想象来做。”马光佐告诉记者,在早些年,秋粮基本上没有收成。因为当地是旱塬,种植小麦的面积大,种植秋粮的面积很小,产量也很低,所以就只能种植小麦。
  在育种的过程中,老马发现了小麦的变异性和不稳定性,良种的产量,也明显高于过去的种子。他先是在育种材料里面找到自己需要的,然后把良种种于田间地块里,再作观察、比较。到了2005年,他把选好的种子种在大田里。乾县阳峪镇新店村四组村民尚铁民告诉记者,2010年时,3户农民种植了老马繁育的良种,第二年都获得了好收成。人们看到了希望,老马的良种一下子在当地家喻户晓。
  “从此,来我家要种子的人越来越多。后来,有好多人没有得到良种,他们建议我承包土地继续种,这样一来,他们就能得到高产良种。”老马自豪地告诉记者,近年来,播种他家良种的麦田30里以外面积已经达到近两万亩。
  一生只为一事来
  “乾新22的主要特点是大穗、抗寒、抗旱;乾新005的主要特点是叶宽、秆粗、抗倒;乾新007的主要特点是大穗、粒多、抗抗病力强……这些小麦新品系,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每个环节都要好好地呵护。”为了培育好的小麦新品系,老马每年都会在在方圆20里找好的品种做父本,和自己的种子进行杂交。
  老马正在研究一种夏小麦,有望实现冬小麦收割后播种。目前,该品种正在试种阶段。“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年聚焦农业农村,目前国家也非常重视小麦增产,我一定要把育种搞好,及时为小麦种植户做好技术指导。我的奋斗目标是:2025年,小麦亩产量达到1500斤左右,2030年,小麦亩产量达到两千斤左右,让中国粮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马光佐语气坚定。
  对小麦育种这种深入骨髓的爱,让年过花甲的马光佐依旧坚持在科研一线,一如往昔地奔走于田间地头。“一生只为一事来,要是让我赋闲在家,我也不知道干啥。”马光佐说。
  雨一直下,麦田宛如绿色的海洋,记者眼中一株株随风飘摇的麦苗形成麦浪,十分壮观。也许在老马的眼里,这就是整个世界的重量……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