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诗两首中的第二首,脍灸人口,千古传诵。但是,有些人深知“粒粒皆辛苦”的涵义,却明知故犯。
节俭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精神。昨天需要它,今天需要它,明天更需要它。全国人民乃至全人类都需要节约粮食。
我的孩提时代物资匮乏。至今,在我深深的记忆里,还铭刻着儿时挨饿的情景。
我五六岁的时候,那时我家住在北大荒的九三农垦管理局新村。当时,正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老百姓家净吃“代食品”,根本看不到大米、白面等细粮。寒冬腊月,我们跑到房前的公路上,拣运黄豆车洒下的黄豆。如果遇到雪天,汽车把路上的积雪轧实了,洒在路上的黄豆就容易拣到了。但常常是拣不到完整的黄豆,捡到的都是被车轮碾轧过的黄豆瓣。捡到十几粒就往家里跑,到家后把黄豆瓣放到火炉盖上,烤熟了放在嘴里一嚼,那是真香,比今天吃的炒花生米都香。
60年代后期,那时农场农业机械化程度还不是很高,如果麦收时遭遇连阴雨天,成熟的麦子泡在水里,人们穿雨靴下地捞麦,我们大约得吃一冬天这样的粘面馒头。那些日子,有时候做梦都是吃大白面馒头。
后来,我在北大荒博物馆工作十多年,深知北大荒开发建设73年的历史,就是为共和国多打粮食的历史。这半个多世纪以来,有几万人为把北大荒建成共和国的大粮仓,奉献青春和热血。
去年,我应哈尔滨学院的邀请,去给他们讲北大荒精神。结束前我给他们说了这样几句话:学习北大荒精神,要从一点一滴做起,要从自己做起,我们不要求你们非得到北大荒的田野里耕种,当下能做到的是,每天用餐时别浪费粮食,因为我深知粮食的来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