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树流胶病主要发生在主干、主枝、枝杈等部位,严重时小枝条和果实也可被害。发病初期病部肿胀,后期不断从皮孔或伤口处分泌出半透明黄色树胶,特别是雨后流胶现象更为严重。
发病原因
桃树流胶病包括侵染性流胶病和非侵染性流胶病两种,前者为真菌侵染所致,后者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病害,常见的桃树流胶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复合性病害。主要是由于霜害、冻害、日灼伤、病虫害、雹害、水分过多或不足、施肥不当、修剪过重、结果过多、土质黏重或土壤酸碱度过高等原因引起。
发生规律
桃树侵染性流胶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病菌在被害枝条内过冬。雨天从病部溢出大量病菌,顺着枝条流下或溅在新梢上,从皮孔、伤口侵入,成为新梢初次感病的主要菌源。枝干内潜伏病菌的活动与温度有关,气温15℃左右,病部即可溢出胶液。随气温上升,树体流胶点增多,病情逐渐严重,发病高峰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8月上旬至9月中旬,入冬以后流胶停止。
桃树流胶病发生与树龄、树势、栽培管理水平、温湿度等条件关系密切。大树发病重,幼树发病轻;高湿是病害发生的重要条件,高温、多湿发病严重,雨季特别是长期干旱后降暴雨流胶病更严重。
防治方法
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浇水,多施有机肥及磷钾肥,改善土壤通透性与酸碱度,提高树体抗病性能。疏花疏果,合理负载。保护树体、防止造成伤口,冬春季树干刷白,预防冻害和日灼伤。加强对腐烂病、细菌性穿孔病、蛀干类害虫等其他病虫害防治。生长期轻剪,及时摘心,疏除过密枝条。疏枝、短截、回缩修剪尽量到冬季落叶后进行。修剪的伤口上要及时涂抹愈伤防腐膜,保护伤口不受外界细菌的侵染。
及时清除侵染源。冬前或开春后清理果园,将受害枝梢及枯枝、落叶集中烧毁,刮除流胶硬块及腐烂组织,消灭菌源。
化学防治。桃树发芽前,喷施3~5波美度石硫合剂,可以杀死越冬后的病菌。生长季可刮除病斑,可选择70%甲基托布津或50%退菌特等杀菌剂加渗透剂涂抹或用20%~25%石灰乳涂刷树干和枝条,严重的间隔7天再涂抹一次。发病盛期可喷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10天喷一次,连续喷3~4次。 (孙丽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