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天文
中学时特别喜欢语文,成绩一直是班里的佼佼者,是语文老师的“心腹爱将”。
一次期中考试,我因病缺考,病好后回到学校,语文老师特意把我喊到他的办公室,让我补考。
至今仍清晰记得这件事,是因为试卷阅读理解题的一个小问题。阅读的小短文,描述一粒种子从一只飞鸟的口中跌落在山顶的乱石中,最后,这粒种子在贫瘠的乱石堆里成长为一棵小树。那个小问题问的是:一粒种子成长为小树的条件是什么,按着惯有的思维,种子生长的必要条件是土壤、水分。我的回答也是如此,不过老师告诉我,这个回答是错误的,正确的答案是:只要有一粒种子。对此我想不明白,不过,由于学生对老师固有的敬畏,我没有问为什么。这个疑问也一直纠缠着我,直至我人到中年时的一次户外登山。
为了释放生活压力,中年喜欢上登山。有一次,我登上了本地海拔最高的一个山顶,山顶有一块硕大的石头,表皮褶皱,而就在这褶皱的罅隙里,一棵五六公分高的小草迎风招展,居然还开出一朵粉红色的小花。走近一看,我更加震撼,罅隙里几乎看不到土壤,也无法涵养水分,它是如何生长出来的?又是如何生存的?带着强烈的疑问,忽然想起纠缠着我的那个答案:只要有一粒种子。
是的,只要有一粒种子,不管必需的土壤、水分如何贫瘠、匮乏,都会生根发芽,甚至开出绚丽的花。是的,只要有一粒种子,便存在无限可能,创造出生命的奇迹。
一粒种子也可以是一种信念,无论外部环境如何恶劣,只要精神不倒,终会迎来云开雨散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