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帮扶精准扶贫工作组指导当地农户种植魔芋。 全媒体记者 耿苏强
11月23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宣布全省剩余9个未摘帽县全部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我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
一直以来,如何发挥农科城科技“高地”优势,点亮脱贫攻坚战中的科技之光?是杨凌开展科技扶贫工作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1000多名科教专家将农业科技推广至农民“田间地头”、16000多名具有杨凌农民技术职称的土专家把农业科技成果巩固在生产一线、围绕深度贫困县“药、菌、果、畜、蚕、蜂”等区域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共建杨凌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科技创新 解决土地产出低难题 近日,在略阳县五龙洞镇黄精中药材基地里,农民正忙着除草,干得热火朝天。略阳县是远近闻名的中药材种植大县,中药材也是当地扶贫骨干产业。但该县中药村产业集中度低,野生中药材资源破坏严重,部分中药材品质下降,一直是产业发展“心病”。
针对这一问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们带领技术团队,以推广科技措施,提高科学化、规范化中药材种植水平为抓手,构建中药标准化服务支撑体系,创新市场合作模式,促进当地“种好药、产好药、造好药”。略阳县中药产业发展局局长陈西平说,依托基地技术攻关,通过规模化种植,不仅降低了种植风险,而且还能使农民收入提高30%以上,全县上千户药农因此受益。
对口帮扶 助力贫困地区产业升级
“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去年6月10日,杨凌示范区对口帮扶精准扶贫工作组正式入驻柞水县。
下梁镇老庵寺村位于秦岭腹地,山多地少,以前就有魔芋种植传统,但因技术含量低、产量不高,没有形成产业化发展。前些日子,来自杨凌的农科专家及扶贫干部汇聚这里,将800公斤的魔芋种,种进了杨凌示范区研发的“基质营养枕”中,帮助农民们把魔芋种植发展成为当地主导产业。
培养人才 激发贫困人口致富的内生动力 持续为深度贫困县无偿培养人才。“走出去”现场培训,到田间地头为农民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引进来”专题培训,依托杨凌农民发展学院等培训基地,对基层管理干部、技术推广人员和职业农民进行专题培训,提升他们从事“三农”工作的能力水平。
近年来,杨凌示范区面向全国18个省区建设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344个,完成了陕西省内56个国定贫困县、秦巴山区75个国定贫困县、南疆四地州、西藏等地杨凌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