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杨凌老科协咨询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员李省印回复说,从读者提供的照片来分析,应该是草莓细菌性叶斑病,也叫角斑病。草莓黄单孢杆菌一般在种子或土壤里及病残体上越冬,在28℃左右的最适生长温度下,可随着草莓繁殖材料迅速传播。病菌在田间通过灌溉水、雨水及虫伤或农事操作造成的伤口或叶缘处水孔侵入致病并传播蔓延。
防治措施:1、农业防控。合理轮作,选用无病移栽苗;减少人为伤口,及时防治虫害;苗期小水勤浇,降低土温,雨后及时排水,防治土壤过湿;清除枯枝病叶,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病原。
2.药剂防治。定植前土壤消毒处理,定植时杀菌剂蘸根。发病初期控制浇水量,喷菌毒清、氯溴异氰脲酸、噻霉酮或叶枯唑+嘧霉胺,或速克灵〈腐霉利〉,苯醚甲环唑或醚菌酯等药剂,隔7~10天喷1次,连续防治3~4次,采收前10天停止用药。另外说明两点:①不建议使用无机铜制剂,因为无机铜制剂只能控制植物表面病菌而不能控制病斑内部和侵入到植物体内的病菌,而且高浓度铜制剂会产生药害;②由于一般叶斑病发生时,是细菌性叶斑病和真菌性叶斑病混合发生,打药时可以同时兼备杀细菌和杀真菌的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