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有苹果280多万亩,在山东果业发展上发挥着示范作用。 山东烟台有苹果280多万亩,是全国现代苹果的发源地、全省苹果的主产区,长期在果业发展上发挥着示范作用。烟台苹果品牌连续11年居全国果业品牌第一位。近年来,老龄果园面积大、产业融合度不高、竞争优势弱化等问题日益突出。
2019年,烟台市委主要负责同志随即带队赴陕西考察学习,形成调研报告,随后研究出台了实施意见和发展规划,把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开始了一场“苹果革命”。
“自我革命”的第一板斧 老果园改造,成为烟台苹果“自我革命”的第一板斧:用三年时间完成120万亩老果园改造!在琅琊岭苹果园中,有新建的500亩矮砧种植示范园、100多亩多品种示范园,还有800亩改良园。“以前这片是郁闭果园,通过‘隔行去行’改造,通风透光性明显改善,树体光合积累增加,全红果比例从40%增加到80%,收益增加了30%;利用‘高接换头’等技术,将‘老嘎啦’品种全部改良为‘烟富优系’,效益提高了15%~20%。”莱州琅琊岭小龙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景波告诉笔者。
套袋成本是苹果种植成本的大头,占到40%左右。琅琊岭开展免套袋栽培技术,每亩节约人工、纸袋、反光膜成本6000元,而且产量增加了,糖度提高了,单价比普通苹果高出三成。
苹果有了“四不像”研发机构
苹果高质量发展,创新是动力,人才是关键。
7月29日上午,山东苹果·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在烟台揭牌。作为全国首家苹果类专业“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全省唯一的农业类创新创业共同体,该院在苹果·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新模式等方面加大研发力度,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的苹果·果业自主创新基地、高层次人才培养聚集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国内外苹果·果业科技交流基地,为烟台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束怀瑞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从事果树研究近70年,被誉为“中国苹果栽培第一人”。2019年,束怀瑞将院士工作站落户莱州市郭家店镇小草沟村。这个小山村,孕育出了苹果苗木繁育的大产业:年出圃苗300万株、销售额超过5000万元。通过产学研合作,掌握了各类型无毒优质大苗、矮化自根砧苗木、茎源根系乔砧苗木等繁育试验的全套核心技术。
果农组织方式深入变革 烟台苹果的“自我革命”,更有果农组织方式的变革。大户庄园、琅琊岭等规模大、实力强,有进行果园改造的实力。但对广大果农来说,他们无力承担三到五年无收入或少收入,缺乏改造主动性。如何让广大果农也能积极参与进来?答案就是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小草沟村土地承包形成了“家家是块块,好像撕布条”的细碎化、分散化状况,难以开展规模经营。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将土地流转后,整合了村庄资源,与企业合作,建设母本园采穗圃60亩、苹果苗木示范园4个,将小草沟村逐渐打造为果树苗木繁育和优质果品生产基地,90%的社员成为有一技之长的“土专家”。
烟台市将大力发展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与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通过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将分散的果农联合起来,降低生产成本,提升苹果品质,引进人才,为烟台苹果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董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