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在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走进千阳看变化
文章字数:2696
    图为记者采访宝鸡海升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孙连丰

     图为孙丽萍(通过宝鸡海升苹果苗木繁育基地作务实践和参加苹果田间大学培训成为职业农民,负责苗圃作务管理而脱贫)正在宝鸡海升苹果苗木繁育基地给树苗绑枝


  全媒体记者 周俊鹏
  虽然已是初秋,但城市里天气依然闷热。走进陕西千阳,绿意盎然,不论在平原上还是山坡上,成片成片的苹果园让这个山塬县生机勃勃、玉润珠圆。从钢筋混凝土浇灌的城市走进这里的乡村田野,蓝天白云、凉风习习、鸟语花香,感觉到城市的酷热和烦躁一下子消失殆尽,觉得无比轻松惬意。如果在千阳的山村和塬梁上走一走,你会感觉这里的变化翻天覆地,干部和群众的精神头与他们奔小康的愿望一样旺盛。
  “龙头企业+基地(园区)+贫困户”结硕果
  为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千阳县委、县政府按照“大企业引领、技术专家支撑、合作组织带动、能人大户示范、园区化发展”的既定思路,鼓励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的南寨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户,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宝鸡海升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南寨镇党委、政府打造苹果强镇的决心与海升公司做强苹果产业的想法不谋而合,从企业落地到发展壮大,南寨镇为其提供了优质的服务与支持。海升公司落户南寨后,投资3.5亿元在南寨镇建成了集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标准化于一体的现代苹果种植示范园和国内苹果矮砧集约栽培示范基地。苗木、栽培、管理、分拣、贮藏、果汁加工等技术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被国家标准委认定为全国矮砧苹果综合标准化示范区,以此创立全国矮砧苹果技术标准体系。该基地采用目前全球最先进的现代苹果种植技术和最优质品种,创造了“当年栽树见花、次年结果、三年丰产”的现代苹果生产新纪录。海升公司的到来,打破了南寨镇传统的果业发展模式,带来了全新的现代矮砧苹果种植和苗木栽培技术,带来了全新的现代化果园管理技术和思维。截至目前,全镇已建成矮砧集约化生产基地2万亩、无毒矮化自根砧苗木繁育基地5000亩,成为全国最大的现代苹果矮砧集约化生产和苗木繁育基地。
  南寨镇三合村有30余年的苹果栽植历史,但是,发展方式较为粗放,经济效益不高。在南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有了海升公司的带动,全村以建设生态果园、生产有机果品为目标,成立了千阳县鸿福果业专业合作社,入社会员300人,注册了“西秦竞秀”苹果商标,带动发展苹果1464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50%,苹果种植农户326户,占农户总数的80%。平均亩产达到2020公斤,高出全县平均亩产500公斤,亩收入8080元;总产3000吨,总收入1200万元,苹果已成为全村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成为村民的“致富果”。
  在南寨镇,随着苹果产业的壮大,多种经营模式的探索也逐步成熟。“龙头企业+基地(园区)+贫困户”“土地流转+优先雇用+社会保障”等多种利益联结模式,让贫困户通过土地入股、园区务工、资金入股、代管代建等方式,拿“租金”、赚“薪金”、领“股金”,全方位增加他们的收入。海升公司落户南寨镇后,不光带动了南寨镇苹果产业的发展,还在城关镇、张家塬镇流转土地种植苹果。据统计,南寨镇、城关镇、张家塬镇3镇750户贫困户给海升公司流转土地2385亩,年增收155万元,增加了这些贫困户财产性收益。海升公司每年为周边群众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年支出工资1600万元。其中吸纳贫困户430人入园务工,常年务工130人,季节性务工300人,人均月收入1500-2500元,增加了这部分贫困户工资性收益。南寨镇南寨村、新西村237户贫困户在海升公司带动下建园1380亩。不仅如此,公司在园区内成立了田间大学,每年聘请国内外苹果种植专家对当地农民开展技术培训50余场次,累计培训苹果土专家、职业果农和务果能手近3600名,贫困户430多人,带动建园1800多亩,其中贫困户建园380亩,人均增收500元以上。记者在南寨镇南寨村宝鸡海升苹果苗木繁育基地随机采访了一位正在苗圃里给苹果树苗绑枝的妇女,她叫孙丽萍。她告诉记者,她家四口人,因老人患病致贫,这几年一直在海升苹果苗木繁育基地打工,通过苗圃作务实践和参加苹果田间大学培训,掌握了苹果嫁接技术,成为职业农民,负责这一片区域苗圃作务管理,自己又承包了10亩苗圃,嫁接每一颗苗子挣0.2元,加上管理苗圃的工资,每年能挣8万多元钱。“我在这里作务苗子,第二年就还清了外债,第三年就脱了贫,家里情况算不上小康也差不多了。”说着她去掉头上戴的草帽,脸上流露着幸福的笑容。
  贫困村的变迁
  千阳县张家塬镇柳家塬村位于县城西北9公里处,全村共10个村民小组,967户3356人。耕地9000亩,地处山塬结合部,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缺乏特色优势产业支撑,群众增收困难。脱贫攻坚之前的2015年,贫困发生率35.2%,属县列重点贫困村。全村有贫困户391户1318人,低保户69户175人,特困供养户8户10人,慢病160人,残疾105人,高龄310人。脱贫攻坚以来,按照“支部领路子、集体搭台子、产业挣票子、学校换脑子”的发展思路,坚持党建引领,聚焦“产业壮大、环境提升、民风改善”三大重点,着力推进“三业一经济”(特色产业、培训就业、大众创业,集体经济),狠抓基础设施、环境整治和民风建设,村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截至2019年全村已脱贫378户1286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95%。先后荣获“红旗支部”“脱贫攻坚先进村”“创业就业示范村”“脱贫攻坚寻路奖”以及全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20强”等殊荣,脱贫攻坚工作走在全县前列。全村脱贫工作呈现四个特点:一是减贫成效明显。2014年脱贫43户165人,2015年脱贫96户333人,2016年脱贫121户450人,2017年脱贫45户147人,2018年脱贫72户190人,2019年脱贫1户1人,2020年计划脱贫12户32人。二是发展动力明显。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带动全村发展苹果1580亩,畜牧存栏617头只,设施瓜果蔬菜1000亩,按照“三化”模式,实施“三变改革”,壮大集体经济,以农机、光伏、苗木花卉、特色杂粮为重点实现突破发展,2019年村股份合作社收入146万元,实现利润50.2万元,带动就业70户,搭载贫困户252户,户均分红1000元以上,有发展能力贫困户家庭脱贫产业实现长短全覆盖,产业带动脱贫34户128人,金融扶贫贷款发放140户613万元。创办村扶志扶智双扶学校,以培训促就业,全村转移贫困劳动力400人,有劳动力家庭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全村42名学生享受教育资助,2名学生享受资助贷款,1名学生享受“雨露计划”。三是环境变化明显。21户易地搬迁户全面入住,23户危房改造户建起宽敞明亮的新居。硬化道路1500米,修砌排水渠2000米,安装太阳能路灯150盏,建起了便民服务大厅、儿童成长家园、互助幸福院等为民服务公共设施。四是乡风文明提升明显。扎实开展扶志扶智教育,开展了道德评议、十星级文明户评选、五美庭院评比“三评”活动,并开展了好媳妇、好婆婆、好家风评选活动,群众创业致富热情不断迸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显著增强,文明新风尚蔚然成风。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