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地里劳作村民在地里劳作 全媒体记者 周廷
“长江,我给您送秸秆来啦!”还未见人,就听见轰隆隆的三轮车声夹杂着人声,原来是家住陕西省山阳县宽坪镇下锅厂村55岁的王绪军来到本村肉牛育肥厂卖秸秆了。今年一亩地比往年种粮要净增收一千多块钱,他的脸上乐开了花。
近日,在大山川富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里,只要按下启动键,粉碎机便开始工作起来,“突突突”的瞬间,细碎的草料就从机器的另一端飞出来,不一会儿就堆成了一座小山,再经过一系列加工处理就变成了肉牛口中的“香饽饽”。
山阳县大山川富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位于南宽坪镇下锅厂村,自2017年起开始发展肉牛养殖。养殖初期,该厂所需饲料均从外地运送,不仅成本大,而且带动效应弱。今年以来,南宽坪镇围绕肉牛养殖特色产业,在该社稳定养殖规模的基础上,根据生产需求,大力推进青储饲料原料种植,让玉米小麦等传统产业增加新的价值,既为该养殖场解决了饲料问题,又带动了群众增收。
南宽坪镇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镇长韩永燊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昔日传统一亩地玉米产值约四至五百元左右,秸秆没人要,村民大多一烧了之。而今秸秆成了宝,发展青贮饲料种植后,一亩地玉米杆可卖到一千六百元左右,每亩地净增收超过一千余元,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即可增收,特别是易地扶贫搬迁户旧宅腾退后,通过种植青贮饲料不仅实现了快速复耕,绿化了环境又增加了收入,实现了一举三得。
“今年收购2000吨秸秆的目标即将完成,通过收购秸秆,带动了本地贫困户亩均增收一千余元,村集体入股分红年收益2.45万元。”大山川富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阮长江说,“感谢党振兴农业农村的好政策,今后我要想办法扩大规模,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让更多的乡亲们通过种植青贮饲料实现持续稳定增加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