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康军
从2011年被确定为国家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县区到顺利脱贫摘帽,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治本之策,以壮大村集体经济为突破口,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聚力打造万亩茶叶、烤烟等扶贫特色产业带和稻渔综合养殖、食用菌、山野菜等产业扶贫基地,111个贫困村都拥有了自己的脱贫主导产业。在如火如荼的脱贫攻坚战斗中,该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增收致富,一批批贫困户靠双手奋斗成了脱贫致富能手,过上了好日子。
在梁山镇星光村,村民田嘉靠养鱼成功脱贫的故事家喻户晓。2016年,在外打工的田嘉依靠自己微薄的收入支撑着整个家庭。穷则思变,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田嘉利用小额贴息贷款政策,租用了村里一处1300多平方米的废旧鱼池开始养殖鲈鱼。努力经营一年后,田嘉成功摘掉贫困户的帽子。2018年,田嘉的这个鱼塘实现年产鲈鱼1.5万尾,收入有12万元左右。
阳春镇陈村十组69岁的吴汉发,老伴常年患病,为了照顾家人,他只能靠种地和打零工维持生活,2016年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户。村两委根据他的情况,介绍他到以生态养殖、旅游等产业为核心的汉中昂格罗马农业园区务工。一贫如洗的吴汉发每年仅在家门口务工就能赚近3万元。
在园区的带动下,2018年吴汉发租了近20亩地栽种西瓜净挣3万余元,看到一笔笔收益,吴汉发的干劲更足了,他从园区购买了五六百只鸡苗养殖,当年底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收入近6万元。通过土地流转、保底分红、务工和发展种养殖业,吴汉发2019年顺利脱贫。
高台镇石科村,三年前靠着扶贫项目支持,采取“支部引领+股份经济合作社+能人大户+贫困户”的方式发展樱桃产业,总投资300多万元的产业园,按照100元一股,折成3万多股,村里的179户贫困户每户占88股,园区挂果见到效益后大家就可以按股分红。
据了解,南郑区已累计投入整合涉农产业发展资金6.4亿元,实施产业发展项目,培育重点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农民专业合作1453个,家庭农场197家,310个村成立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有力促进全区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