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兔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秦应和做主题演讲 全媒体记者 王朝阳
8月6日,2020中国西部兔业创新发展论坛在陕西杨凌举办。会上,来自国内顶级行业专家、教授、名企高管等相关人员围绕当前兔业发展现状及展望、市场前瞻、规模养兔难点及对策、规模化兔场营养问题剖析等方面进行探讨交流,为兔产业发展开出“良药”。
剖析——揭开“旧疾”找痛点 “养殖成本上升,产业链利益分配不均;从整体产业链来看,养殖环节占比相对较小,养殖户在利益分配中占弱势地位。”国家兔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秦应和表示,而今年受疫情影响,生产和消费尚未恢复到正常水平,导致养兔户和养兔企业效益比较差。
陕西省兔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冯宪超认为,针对我国兔肉加工企业而言,部分加工工艺靠技师凭经验掌握,没有标准化的生产工艺,卫生管理不规范,不适应现代化工业化生产。“兔肉标准化生产,标准化加工、标准化销售是必然趋势。”冯宪超说。
创新——探索产业未来发展 要想生产优质的兔肉,必然要从养殖方面做起。国家兔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山西农业大学研究员任克良认为,要养殖好兔,首先要选择好的品种,重视硬件建设、做好兔舍环境监测的同时,还要提升饲料质量,做好营养调控。
任克良表示,要推广“低蛋白+氨基酸日粮”,适当降低饲料中的蛋白含量,同时在饲料中添加氨基酸。推广“全进全出制”养殖模式,该模式的关键环节是待兔子全出后,对兔笼、兔舍等进行彻底清洗清理和消毒。同时也要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各种应激的发生频次和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