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在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T8版
发布日期:
杨凌:躬耕农业改革创新“试验田”
文章字数:1828

图为陕西省柞水县下梁镇老庵寺村农户在“营养枕”上播种魔芋

图为田西村田薯叔的小灶房

  全媒体记者 胡小卫
  在杨凌示范区步入第三个10年发展的新阶段,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发展若干政策的批复》,从多个领域、多项政策支持杨凌示范区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打造杨凌示范区“升级版”提供了强大动力,成为新时代杨凌示范区发展的新坐标。
  批复中提出要“积极开展涉农改革创新试点”,近年来,杨凌大胆探索创新,突出特色,聚焦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农业科技示范推广体系等重点改革领域,探索开展农业科技成果产权改革试点,总结提炼出在全省乃至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绘制农业改革创新“绿”底色
  在陕西黄土地上探索出农业绿色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子,如今,杨凌“绿”正成为这座城市最鲜明的底色。
  位于秦岭腹地的陕西省柞水县下梁镇老庵寺村,以前就有魔芋种植传统,但因技术含量低、产量不高,没有形成产业化发展。前些日子,来自杨凌的农科专家汇聚这里,将魔芋种进了杨凌示范区研发的“基质营养枕”中。
  这种营养枕,是将牛粪、鸡粪、蘑菇渣及煤灰等按比例混合,通过微生物发酵制成基质,装进内黑外白的PE袋内。这项技术解决了连茬种植导致土壤生态退化问题,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还很好地增加了产量,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
  “这些小枕头里的营养物质经过精量计算和严格调配,可以满足作物生长需求。基质营养枕栽培技术的目标就是让土地在‘休养’的同时,农业生产不间断。”派驻专家、杨凌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园负责人马新世说。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就是要走标准化道路。近年来,杨凌示范区积极探索,先后制定发布《杨凌农业标准体系(2012版)》《杨凌现代农业标准体系(2017版)》,收录农业生产相关标准5000余项,建立标准数据20000余条,并围绕设施蔬菜、奶肉牛、良种小麦、食用菌等八大类产业建立了核心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形成并推广统一农资供应、统一生产管理、统一技术指导等“12个统一”的标准化生产推广模式,为杨凌现代绿色农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为我国最早设立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杨凌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出了一条从农业新技术研发到建立统一标准模式,再到监督管理的农业绿色发展新路子,极大提高了农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迸发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活力
  长期以来,农村集体资产存在着归属不清、产权不完整、保护不严、流转不畅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为影响农村集体经济壮大,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2019年,杨凌示范区杨陵区寨东村以“村集体土地入股+政府资金资助+股民资金入股”的方式,同时对全体股民共同股权实行“保底分红、盈利共享”的分红办法,建设了该村第一个项目——杨凌秀姿服装科技有限公司。
  今年45岁的张秋丽就是公司的一名员工。对于张秋丽而言,在家门口有个事干,不仅方便照顾家里,还有一些工资收入,她挺满足的。“我们这里计件算工资,我手艺练熟以后,一定会比现在工资高。”张秋丽说。
  “建设秀姿服装科技有限公司,走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路子,既可以解决村子里一部分闲置劳动力,风险又小,也可以有不少收益。”村支部书记张选民说,现在已经有46户村民在服装厂入股了333600元,用来发展壮大村集体产业,也相信这个产业能给他们未来带来可观的收入。
  位于西北高速杨凌西出口附近的揉谷镇田西村,利用村里便捷的交通优势,通过“红薯产业+农产品加工+研学旅行”的模式,打造了田园综合体和田薯叔庄园,发展起了农村集体经济,受到了智能小农机、食用菌菌种培育等一大批农业产业类企业的青睐。
  “这个项目是我们村发展集体经济的‘关键要素’,是一处以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园区。我们将全村700多亩土地全部流转到集体经济合作社统一进行管理,通过招商引资和村集体建设的模式运营,发挥彼此优势,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田西村党支部书记田小雄说。
  “现在全村170多个劳动力都在园区务工,群众已经成为发展集体经济的主力军。接下来,我们还要把群众的积极性广泛调动起来,尽可能做到全村500多户人都能够参与进来,都能够加入集体经济的发展当中去。”田小雄说。
  通过带有“产业+”“招商+”元素的一连串探索,杨凌发展集体经济的路子逐渐清晰。各个村子结合自身优势,因地制宜盘活村集体资源,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集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群众增收致富拓宽了渠道,实现了产业增效、农民增收,走出一条可持续性强的村集体经济发展之路,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