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获悉,该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科研团队前不久利用基因编辑技术,研发出创制核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的新技术,为第三代杂交制种提供了高效技术方案。
论文通讯作者、作科所研究员谢传晓介绍,我国玉米年播种面积超过6亿亩,大田生产上几乎全都是杂交品种,而创制不育系和利用不育系制种是杂种优势利用的关键技术。现阶段,作物杂交种创制技术已发展到了第三代。然而,传统育种方法步骤多、进程慢,创制新材料通常需6~8年。
研究人员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玉米育性基因的功能结构域进行了定点定向删除,从而创制了核不育系。并且,他们巧妙地利用基因编辑技术精确性使之与保持系技术兼容,创制出操控型核不育保持系。该保持系具有以下三个特点:恢复不育系孢子体雄花育性;携带的保持系技术元件仅能通过雌配子向后代遗传;籽粒上带有红色荧光标记。同样的技术策略也可以应用于水稻、谷子、小麦、高粱等作物的杂交育种及制种生产。
用这种技术育成新品种后,在进行制种时不再需要人工或机械去雄,可以实现“一步法”制种,降低了生产成本。该研究相关技术已于2019年获得授权发明专利。该研究得到了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转基因重大专项、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及国家现代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等资助。(据《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