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雨过后,微风徐徐。笔者在朋友圈“网红”图片的指引下,来到宁夏银川市贺兰县“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
一地多用、一水多产
贺兰县地处宁夏北部引黄灌区核心地带,得黄河之利,98%的农田为自流灌溉。然而在“稻渔空间”经营者赵建文心里,怎样用好黄河水,种好宁夏大米,有着更加精细的盘算。
2012年,赵建文发现市场上高端有机大米的价格远高于自己从农户手中收来的普通大米,他开始翻阅资料,四处打听。“搞现代农业,种植有机大米,适合循环发展!”于是,赵建文在家乡四十里店村以每亩800元的流转费用陆续流转土地,建起水稻种植基地,还成立了合作社。
他请来了体积矮小的四川麻鸭“除草”。养上鸭子之后,赵建文发现在田间来回穿梭的鸭子不仅吃草,还吃小虫和田螺。就这样,3000亩地的生态系统逐渐恢复起来,稻、蟹、鱼、鸭立体种养的新模式初具雏形。
“三产融合”拓销路
2017年,眼见有机大米种出了成效,鱼、蟹、鸭也养得日益肥美。如何把这些好产品推广出去?赵建文思考,是不是可以把3000亩稻田变成景区,把游客吸引到基地?
说干就干,赵建文随即投资800多万元打造“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在“稻渔空间”,游客可以从事农耕体验、作物收获,也可以烧烤、垂钓、就地消费,还能吸引年轻人认识现代农业,投身现代农业。
“稻渔空间”实现了从传统种植到稻鱼、蟹、鸭的立体种养,再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转变,构建了“1+X”稻渔种养模式。2019年,园区土地入股面积达到2002.6亩,户均增收近8000元,小农户与农业现代化实现了进一步的衔接。
“未来,我打算通过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用好黄河水,让这块土地焕发出新的活力。”赵建文望着远方的贺兰山说道。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