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在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解码杨凌“农科城”
文章字数:1870
     “西农501”小麦新品种主要育成人吉万全在麦田

     扫码阅读全文

  新华社记者 孙波 刘书云张斌
  盛夏时节,走进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这片被誉为“农科城”的神奇土地上,农民“逆龄”生长,种子研发加速,农技创新不断……杨凌农业生产的当下正擘画和示范着未来我国农业生产的新图景。
  农民“逆龄”
  今年4月,22岁的浙江宁波小伙唐孝宝叫上自己同岁的伙伴,来到陕西杨凌“拜师学农”。
  “两个多月,我们学到‘有机枕’的种植、滴灌、人工授粉、喷花、掰叉等技术。”唐孝宝说,“原本打算再学半年,7月我们想先回去一趟,试种一茬甜瓜,看看效果。”
  “未来,我们打算围绕农业,做观光旅游。”在杨凌学习两个月后,唐孝宝和潘亮有了自己的“职业规划”。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90后”来到这片农业热土,从种子研发、土壤修复、苗木培育、电商销售等,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能看到他们青春的身影。
  从深圳移驻杨凌四年,杨凌润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电商平台,营业额稳步增长。1991年出生的公司负责人李润清说,之所以选择到杨凌来,看重的是这里的“农业氛围”:有前沿的技术,不断出新的品种,专家教授坐镇指导,一切都是欣欣然的样子。
  杨凌科创中心负责人王博文说,为青年人打造学习创业空间,就要着眼于他们的特点,让青年人能走进来、坐下来、谈起来、留下来,在杨凌务农、兴农。
  种业“硅谷”
  根据农情调度分析,今年陕西小麦平均亩产为573.46斤,总产414.69万吨,分别较上年增加8.74%、8.5%,小麦单产创近年新高。
  不久前,农业农村部面向社会公布的2020年国审小麦新品种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培育的“西农501”通过国家审定,而一同通过国审的还有“西农100”“西农99”“西农369”“西农20”“西农364”5个小麦新品种。
  在小麦、玉米、油菜、苹果等生物育种方面,杨凌已经形成强大的“国家队”。我国黄淮麦区小麦品种六次更新换代,四次都是杨凌品种主导。
  杨凌,不仅拥有一大批来自高等院校的育种专家,还集结了一批民间育种、引种团队。杨凌示范区展览局局长李新龙说,每年农高会,省内外很多农户都会慕名跑到杨凌,看看“今年又有啥新品种”,“种子研发在杨凌,种子经营也在杨凌”正逐渐成为共识。
   农技领衔
  在杨凌,大棚有着自己的“进化史”。从垒起土坯墙建简易大棚,到前几年的单拱单膜大棚,再到现在的大跨度双拱双膜智能温室大棚,农业科技武装起来的大棚正向更高效、更环保、更具智慧的方向转变。
  统计数据表明,由杨凌专家团队研发的以光蓄热为核心的创新结构温室大棚和配套瓜果蔬菜生产关键技术,推广面积已占到西部地区温室面积的83%。
  “这个大棚墙壁由波浪形的蓄热材料构成,我还采用了双拱单膜蓄热阴阳温室,冬天积不用人工除雪。”今年47岁的桂创林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后,2014年来到杨凌成为一名新农人。在杨凌,像桂创林这样的职业农民很多。
  杨凌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园负责人马新世培育新品种,研究和推广新技术的脚步不停:实验摸索出可以解决“连作障碍”的“有机枕”,性能更优的双拱双膜智能大棚,“周边种菜、池内养鱼”的“鱼菜共生”技术……他们先后培训3000多人次,来园区参观的更是高达30万人次。
  贡献农业智慧
  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理念“扎堆”,不但引来国内目光,杨凌的农业智慧也带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更多启迪。截至目前,杨凌已经先后同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合作关系,建成国际合作平台13个,组织实施国际合作项目120多项,建设8个国际合作园区,在中哈现代农业园区试种的冬小麦品种较当地品种增产82%。
  来自“农科城”的农技之光也引来国外越来越多学生前来学技。西农大国际学院副院长王玉环说,近年来,学校先后招收培养全球44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千余人,其中来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生源占到45%。
  2019年,杨凌承担起又一项重要使命,成为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
  不久前,上合农业基地核心项目——现代农业国际交流培训示范中心破土动工,这一承担着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领域的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展示等任务的新项目,将有力促进上合组织国家在农业技术和粮食安全等领域深化合作。
  上合组织秘书长诺罗夫说,杨凌在农业可持续领域的科技创新及示范推广,以及促进干旱、半干旱及土地贫瘠地区现代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对于上海合作组织中亚地区国家意义重大。
  杨凌示范区党工委书记李婧说,杨凌示范区是我国最早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这里聚集着70多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7000多名农业科教人员。近年来,杨凌不断以强化“种业硅谷”为目标,以杨凌农科品牌抢占发展优势,杨凌科创中心、智慧农业示范园和一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初步建成,各类农业科技创新要素持续向杨凌聚集,形成了良好的农业示范作用。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