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在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深山农民种木耳 收入翻了20倍
文章字数:672
     图为延庆区珍珠泉乡南天门村村民孟雪华正在种植基地栽培黑木耳

  “小木耳,大产业!”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柞水考察扶贫情况时曾对木耳产业的经济价值给予肯定。事实上,在北京市延庆区的珍珠泉乡南天门村里,曾经的低收入户孟雪华也是木耳产业的受益者。
  1999年,孟雪华一家只有七分地,只能简单种植一些玉米和黄豆。2004年时,村里发展果树产业,孟雪华家里的七分地改种杏树了。孟雪华说,种树是个体力活儿,每天早上都要拖着大管子浇水、修剪枝条,每隔几天还要除一次草。“如果不按时清除,这些杂草会跟果树抢营养。一忙就是两三个小时,感到腰酸背痛的。”虽然如此辛苦,但栽种果树的效益并不高。
  转机出现在2018年。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技术指导员来了,随之而来的还有2万根“刺五加黑木耳”菌棒。“以前我从没听说过‘刺五加黑木耳’,更没种植过。后来尝了尝自己亲手种出的黑木耳,才知道这个品种确实不赖,肉厚、有嚼劲儿,而且易保存,比种杏树省力、赚钱多!”说到这儿,孟雪华禁不住笑了起来。
  “在木耳种植基地里,我头一回见到自动化喷灌设备。”孟雪华说,这套设备使用定时微喷技术,可以根据天气情况和菌棒生长状态定时定量浇水。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南天门村的“刺五加黑木耳”种植产业步入正轨了。当年,孟雪华所在的木耳基地一共种植了5万根菌棒,产量达到近4000斤,卖了18万多元。“最后分给我1.5万余元工资,再加上分红,总共将近1.6万元,跟过去种杏树一年忙到头收入七八百元相比,翻了足足20倍!”孟雪华骄傲地说,“如今我也成了技术能手,不仅能把自己的活儿干好,还能帮助别人,心里可乐呵了!”
  (据《北京青年报》)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