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养鱼、水面种菜、栽培不用土、地面不长草……近期,在河北省涉县河南店镇胡峪村智慧农业试验基地,这种新型的智慧农业生态产业模式科技范儿十足,让种了半辈子地的李中用大开眼界。
科技创新搭建助农新舞台
家住涉县涉城镇北岗村的李中用家世代以务农为业。今年春天,他经人介绍来到智慧农业试验基地务工,负责豆角幼苗的培育和移栽。在他看来,相较于传统农业,智慧农业的运用更显优势。“如果按照传统种植模式,豆角的幼苗需要七八天才能出土,但在智慧系统精细化的管理下,播种后4天就能出苗。”
邯郸西部山区土地贫瘠,山多地少。近年来,当地围绕农业科技创新,建设智慧农业管理系统,设立了多家智慧农业试验基地,实现了种植养殖全程智能化。鱼菜共生、无土栽培、水肥一体,一系列新技术让智慧农业在山区农村生根发芽。
笔者随机走进一个智能化温室大棚,只见棚内布满了各种监测设施和土壤传感器,显示屏上实时播放着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含量等各项监测数据。几名农民正在对此前铺设的防草布进行维护。试验田内,西红柿、水芹菜长势喜人,铺设了防草布的沟垄上不见一株杂草。
作为智慧农业试验基地的负责人,涉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党组书记张永刚介绍,运用智能系统,基地内实现了对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数据的智能控制,保证作物品质优良。
智慧农业开启智能新模式
智能系统直接将温室大棚内各种传感器及控制器数据接入互联网,农民可通过手机、电脑查看现场图像和数据。笔者获悉,这套智能系统既能实时掌握影响农作物生长环境的各项指标,也能自动控制大棚设施,实现灌溉、施肥、通风智能化运行。
在鱼菜共生综合试验田,笔者了解到,在无土栽培环境下,鱼的排泄物和饵料残渣可直接转化为供蔬菜吸收的营养成分,蔬菜生长可以净化水质、补充氧气,菜根、藤蔓则可作为鱼类的食物,形成“鱼肥水-菜净水-水养鱼”的生态循环系统,达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效果。
“一开始搞无土栽培,纯粹是被山区环境‘逼’出来的。现在发现,这种办法不仅能有效解决山区人多地少的矛盾,更是生态致富理念的体现。”张永刚说,下一步,他们将在更大范围内推广智慧农业生态产业模式,依托科技赋能让农业生产更智能化,提高生产管理效率。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