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在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总书记的关切,让老县镇锦屏社区群众欢欣鼓舞——
努力劳动让日子越来越好
文章字数:1741
    风景秀丽的平利县老县镇一角(四月二十一日摄)。 陕西日报记者 戴吉坤 摄

  陕西日报记者 张权伟
  4月21日,谷雨刚过。秦巴山区,满目青翠。
  家住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锦屏社区的汪鑫一家起了个大早。听社区干部讲,当天有位领导要来看看大家。这让他们一家既兴奋又期待。
  锦屏社区位于老县镇太山庙村,是一个典型的搬迁安置社区。“十二五”以来,这里共搬迁安置了11个村的高山危住户、地灾户和贫困户1346户4173人,是全镇搬迁群众最多、规模最大的安置区。
  上午10时刚过,汪鑫听到楼下传来街坊邻居的欢呼声和鼓掌声。不一会儿,自家的楼道里传来了一行人上楼的声音。渐渐地,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了。
  “总书记,您来啦!”汪鑫的父亲汪显平激动万分。他做梦都没有想到,来访的不是别人,是习近平总书记!
   搬迁搬出新生活
  “快请进,快请进!”汪显平忙将总书记请进家中。一家三代5口人围着习近平总书记聊起了家常。
  汪显平告诉总书记,他们一家原先住在距离现在社区10多公里的山上,那里当时只有4间土坯房,家里最值钱的就是一台黑白电视机。2015年,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他们一家只花了1万元就住进了120平方米的新家。
  自脱贫攻坚以来,平利县累计投入资金38.34亿元,新修和改建村组道路837公里,13490户37974名村民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所有农户安全住房得到保障。
  装修花了多少钱?家里原先有地吧?现在是个什么情况?目前家里收入靠啥?总书记问得十分详细。
  汪显平说:“装修花了3万元,主要是靠我和媳妇在外打工挣的。家里20亩旱地以前主要种粮食作物,这几年在政府的引导下种上了柿子、核桃、茶叶这些经济作物,后年就可以见收益了!现在我们日子过得很好,请总书记放心!”
  习近平总书记听后欣慰地点头。他说,易地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实现贫困群众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途径。易地搬迁群众来自四面八方,加强社区建设很重要。基层党组织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把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抓好,求真务实,让人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
  让群众在家门口增收
  “现在我和老公还在外边打工,但我俩都计划着回来,因为楼下有了社区工厂,不用再出远门,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汪显平的妻子胡德莲说。
  习近平总书记听后十分高兴。他说,搬得出的问题基本解决后,后续扶持最关键的是就业。乐业才能安居。解决好就业问题,才能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逐步能致富,防止返贫。
  近年来,为帮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平利县依托县里建立的集中安置社区建成社区工厂83家,建成152个产业园,培育222家市场主体,初步实现“人均一亩园、户均一万元”。
  随后,总书记又问汪显平搬到这里之后,家里还有啥困难?
  汪显平说:“一点儿困难都没有。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劳动,让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记者了解到,平利县目前已顺利实现整县脱贫摘帽,贫困人口由6年前的60760人减少到2369人,贫困发生率由22.4%下降到1.2%,脱贫攻坚成效考核连续6次排名全省第一,始终保持了脱贫攻坚的好态势、好局面。
  贫困不能在代际间传递
  谈话间,习近平总书记注意到客厅桌子上的几张照片,其中有2张是和汪鑫有关的。一张是2009年的汪鑫小学毕业照。照片上,连同汪鑫在内,总共只有13名学生和5名教师,而合影的地方,是在一处土坯房前面,条件十分简陋。另一张照片则是去年的汪鑫大学本科毕业照。照片上,身穿学士服的汪鑫站在浙江大学门口,眼神中充满自信。
  “习爷爷,我小时候家里很穷,学校条件也很简陋,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各项教育扶贫政策,让我没有因为经济原因而辍学。”汪鑫向总书记说起自己的成长经历。
  听说汪鑫目前还在浙江大学计算机系读研究生,总书记鼓励青年人要热爱祖国和民族。总书记说,贫穷不能在代际间传递,教育就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领域。
  为切实减轻山里贫困家庭孩子的上学成本,平利县累计投入资金1.2亿元实施边远山区薄弱学校改造工程。
  从移民搬迁说到家庭收入,从社区建设说到教育扶贫,总书记意味深长、饱含激励的话语,让汪鑫一家人深受感动。
  随后,总书记来到社区楼下。早已等候在此的群众热情地高呼:“总书记好!”
  总书记停下脚步,向群众挥手致意。他说:“衷心希望我们父老乡亲们的生活啊,真像我们城市的名字:安康、平利,平安顺利。希望我们奔小康的路上一个也不少,都能够顺利地脱贫,确保小康。祝大家幸福安康。”话音甫落,掌声热烈响起。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