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团队研发的第三代杂交水稻10月21日至22日首次公开测产。经测产专家组评定,最终亩产为1046.3公斤。
尽管亩产1046.3公斤并不是产量新纪录,但第三代杂交水稻潜能巨大。“以我们目前掌握的技术来说,第三代杂交水稻的亩产达到1200公斤甚至1300公斤,不是难事。”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科研处处长赵炳然说。
此前,我国杂交水稻采用的主要育种技术,均由袁隆平及其团队研发。如果以老百姓的标准来衡量,前两代杂交水稻最大的毛病就是“贪吃”和“傲娇”:喜欢大肥大水,一旦“供食”不足则产量平平;对生态环境和种植技术“挑剔”,导致普通农民“驾驭”不了,靠“专家种田”获得的高产,难以全面从试验田走向农民粮仓。第三代杂交水稻终于改掉了这两个坏毛病。
“第三代杂交水稻最重要的一个特性就是缩短生长期的同时又保持了较高的产量。”专家测产组成员、中国水稻所副所长钱前表示,过去我国一些高产杂交水稻品种,从播种到收割,需要160天甚至180天,而这次测产组合只花了125天左右。“生长期缩短最大的好处,就是减少了农药化肥等投入品的使用,节约了资源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钱前认为,如果从单日产量来看,这次接受测产的G3-1S/亲19表现“十分突出”。
缩短农民的生产田和科学家的试验田之间的产量差距,是能否得到广泛推广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目前水稻平均亩产在500公斤左右,普通农民在一般条件下种植一些优秀的第二代杂交水稻品种可以达到600到700公斤的亩产,但在同样种植条件和环境下,第三代杂交水稻的亩产可以达到800公斤。”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第三代杂交水稻项目主持人李新奇说。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表示,第三代杂交水稻的综合优势,可以推动我国的水稻生产向更加优质、高产、绿色和可持续方向发展。(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