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在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卫星勘察种植面积、多光谱相机为农田精准把脉……
高科技让吉林农业更加智能化
文章字数:751
  笔者近日从吉林省的多个科研院所了解到,卫星、无人机、多光谱相机等越来越多的科技手段在田间地头大展身手,过去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变得更加科学化、智能化。
  过去勘察种植面积,需要人靠脚力一步步去丈量计算。如今,太空中的卫星只需“一眨眼”的功夫,就能轻松探测农田情况。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负责“吉林一号”卫星农林领域应用的工作人员曲春梅说,“吉林一号”遥感卫星通过获取植被指数影像,根据植被反射不同波段光的比例形成数据信息,从而反映出农作物的长势、产量、出苗率等,200平方公里的农田仅用半个小时就能成像。“卫星种田”技术已经在吉林省农安县等地开展试点。
  将重量仅为190克的新型多光谱相机安装到无人机上,绕田地飞行一周,再将获取的数据信息传输至软件,农民便直接掌握该片农作物长势及病虫害信息。新型多光谱相机研发者、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军强说,过去农民种地主要靠经验,根据肉眼观察农作物颜色判断长势,这样的传统方法存在精细度不足等缺陷,而光谱相机的查看轻松便捷,图像可以直接形成处方图,农民能对症下药,为农田精准“把脉”。该项技术已经在吉林省公主岭市等地开展试点。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遥感团队也研发出田间精准管理技术等一系列农情监测方法,助力智能农业。该所遥感与地理信息中心研究员刘焕军介绍,利用土壤与农作物遥感监测模型、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可以对田块内部土壤、作物长势、灾害、产量进行时空间动态监测,最终通过农情信息精准服务平台与智能手机客户端反馈给用户。农民打开手机,就能得到施肥、田间管理、防灾减灾预警等个性化指导。
  “随着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农田告别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作方式。”刘焕军说,“智慧农业正逐渐向田间地头普及。”
  (金津秀 孟含琪)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