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在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按下“一村一业”回车键走上乡村振兴快车道
文章字数:1888

  农业科技报社全媒体实习记者 吴凡
  以产业为基石,以振兴为靶心,才能真正实现村美、业兴、民富的目标,而在陕西省杨凌示范区杨陵街道办,发展“一村一业”成为乡村振兴的主要做法。依托独特的产业优势,当地政府为村子经济按下“一村一业”发展回车键,走上乡村振兴快车道。
  8月8日,记者来到杨陵街道办元树村崔西沟组、崔东沟村马家底组及上川口村,深入了解当地如何借助产业发展东风,搭上增收致富快车。
  崔西沟:农家乐刮起“致富风”
  在杨凌示范区城北的扶杨路东边,一排排风格别致的农家院落,标准的门头设计,中式的装修风格,格外引人注目,这里正是远近闻名的杨凌示范区崔西沟农家乐聚集区。
  2004年,崔西沟在杨凌示范区的大力扶持下开始发展农家乐,全村128户有一大半都选择经营农家乐。可是这样的好日子持续到2016年,却开始走了下坡路。“前几年来村里旅游的顾客人数突然骤减,收入缩水一大半。”农家乐经营者崔行军无奈的说道。
  为了改变现状,杨凌示范区着力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方面加大力度,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活力。“现在崔西沟还有40余家像崔行军一样以经营农家乐为主要工作的家庭,可以同时接待800多人来村观光旅游,每年接待国内外客人达8万多人次,各接待户户均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农家旅游接待已经成为该我们村的主导产业。”提起现如今的好生活,元树村党支部书记刘旭自豪地说道。
  2018年,杨陵街道办元树村崔西沟组被确定为杨陵区乡村振兴示范村,从农户改厕、污水管网到外墙立面等都顺利进行改造。现在漫步在崔西沟的街道,古香古色的村大门、水罐改造的网红打卡点“幸福号火车头”、修缮整洁的街头巷尾……都让这里焕发出鲜活的气息。
   马家底:从“三无村”变“宜居村”
  “只有村子真正发展起来,村民才能致富,所以要给村子寻找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是崔东沟村村支书马乃生见到记者说的第一句话。
  “我是1994年当的村干部,那时候村民的日子是真难过。村民常说这里是‘三无’地方,无水、无路、无电,村民基本靠天吃饭。”提起最初马家底的情况,马乃生直叹气。
  为了让村民摆脱穷苦日子,马乃生想了很多办法。从最初带领村民建立新型农家乐,到积极带领全村探索经济作物的种植,经过无数探索,终于找到一条适合村子发展的独特产业。“由于交通的便利,我们农家乐发展的不错。同时,崔东沟村也是猕猴桃产业基地,马家底组有220亩地,110亩都用来种植猕猴桃,这已经成为我们这里的主要发展产业。”
  从最初种植沙红桃到现在大面积种植猕猴桃,马家底已经从起初的“三无村”变为“宜居村”。“现如今,我们这里村民种植猕猴桃一亩地每年的净收入可以达到9000元,每户每年平均收入在2万元以上。再加上村里的劳动力输出,每户每年能有6-7万元的收入,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了。”马乃生说道。
  除了产业发展,马家底还按照乡村振兴要求对基础设施进行改善,建造了50户水冲式厕所,并按要求全部采用雨污分离管道,2017年还实现了天然气进村入户全覆盖。
  提起新生活带来的便利,今年已经90岁的马高龄深有感触:“和以前的生活一对比,现在的日子好过多了。道路全部硬化、家里早都用上了自来水,厨房也通上了天然气,以前孩子忙工作,还要操心家里,现在就算家里只有我们老两口,也不用担心吃饭和生活问题了。”
   上川口:小锣鼓带来大“丰收”
  “女人会烧火,男人精铸铜,老人善做鼓,青年跑经营。”这是上川口村流传久远的一句话,从当初的小打小闹到如今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锣鼓生产早已成为上川口村村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目前,上川口村共有4家大规模锣鼓企业,同时也解决了村里400余人的就业问题。2018年是上川口村民的致富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7000元,锣鼓产业就业率45%,锣鼓产业年收入超过1亿元,小锣鼓为当地村民带来大“丰收”。
  “每年年关将近,锣鼓销量就特别好,多的都生产不过来。”杨凌川丰锣鼓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志斌向记者说道。
  作为上川口村最大的一家锣鼓生产企业,杨凌新声铜鼓乐器有限公司不仅规模大、产量高,公司主营的产品“威风”锣鼓、“妙音”铙钹还畅销全国27个省市,出口东南亚等6个国家,锣鼓、铙钋等中乐器制造生产技艺术在全国都位居前列。
  从18世纪开始到如今,上川口的锣鼓加工业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现如今,上川口锣鼓已经成为杨凌品牌和杨凌文化产业的典范。借助锣鼓产业,上川口居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崔西沟借助独特的农家乐发展优势,在舌尖上为村民积累下一座财富矿;马家底依托猕猴桃产业,从“三无村”变成如今的“宜居村”;上川口村借助一个小小的锣鼓,为当地群众发家致富敲了一声响亮的“鼓”……杨凌为乡村经济按下“一村一业”回车键,走上乡村振兴快车道。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