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在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澜沧江畔访老米
文章字数:2261



  ■李俊辉
  纵谷区,是云南大理州、保山市、怒江州的结合部。相传因“江上夜覆云雾,晨则渐升如龙”,故而得名云龙。此地宋设郡,元设府,明设州,治所均在旧州。2010年10月,为了纪念滇缅公路上的“功果桥”对抗战做出的贡献,弘扬云龙乃至滇西人民的抗战精神,激发群众的爱国情怀,当地政府将旧州镇更名为功果桥镇。可是老米还是喜欢称自己的家乡为旧州。
  老米并不姓米,但他喜欢大家叫他老米。
  49年前,美丽的澜沧江畔一户农家喜得贵子。本是弄璋之喜,父母却紧锁眉头——整整三天,婴儿哇哇地哭个不停,父母想尽办法却束手无策。就在这时,同村的一名男子进了他家院子,孩子的哭声戛然而止。父母大喜过望,按照当地的习俗,将那位男子的妻子,认作孩子的干娘。干娘姓米,孩子从此多了一个姓。时光荏苒,孩子长大成人,视干娘为亲娘,逢人都说自己福大,有两个娘。再后来,村里有人叫他“老米”,他乐呵呵地应着,时间久了,不熟悉情况的人,还以为他真姓米。
  老米本姓林,大名宏杰。初中毕业学木匠,结果还没出师,右手的三根手指头被电锯吃掉。爹娘和干娘肝肠寸断,心疼得要死,劝他不要学木匠了,等伤好了干点别的。老米却不以为然。多年后,木匠老米不但木工活做得好,自己还买回来一台电刨子,盖房子打家具,老米成了澜沧江畔小有名气的木匠。然而在老米内心深处,他并不甘心一辈子当木匠,就像当年被电锯咬掉手指那样不甘心。
  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老米那颗不甘的心如雨后春笋,肆无忌惮地享受着阳光雨露。从此,打家具的小木匠变成了架桥修路的包工头;曾经开着小三轮走街串巷,如今开着卡宴走州过县。可是不管老米怎么变,在是旧州街道乡亲们眼里,他还是那个见了谁都一脸诚恳的老米。
  与我们同行的小谢讲了一个故事——他第一次到旧州,独自一人去街上吃米线,付款时才发现没有现金,店主大娘没有微信。正当他准备打电话叫人送钱时,大娘问:你是老米的朋友吧?小谢说是的。大娘手一挥说,不收钱,免了。
  小谢讲这个故事之前,我去街上一家小商店买打火机,兜里没有零钱,准备扫柜台上的微信,店主说,免了免了。为什么啊?我不解地问。你是老米的朋友吧!店主笑着说。
  老米的朋友在小镇上这么吃香啊!我们倍感荣幸。我和小谢猜想,应该是我们的北方口音暴露了身份。不过我俩最终都付了钱。虽然米线大娘和小店老板是诚挚的,但是吃饭买东西不给钱不是我们的风格。此前我并不清楚小镇居民为何如此敬重老米,只是行走在旧州的街道上,说起老米,能感受到那些朴实的目光里的满满敬意。后来得知,在老米工地上干活的农民工,大多是本地人,他们当中许多人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工地上少不了挖掘机,会开的农民没几个,老米出资培训司机。一个熟练的挖掘机司机在老米的工地每月可领到5000元工资。
  老米收集鬼柳是近两三年的事情。
  澜沧江上游修水电站,库区一个十几户人居住的自然村搬迁遇到村民反对,政府部门多次上门做工作无功而返。老米的一个工地恰巧距离此地不远,他就主动请缨,去村里看看。在那里老米见到了鬼柳。那是一种生于江畔灌丛中,木质十分坚硬的木樨榄。在云南,人们称木樨榄为鬼柳。老米说,此前他知道鬼柳叶子可入药,具有利尿,通淋,止血的功效。于是和村里人谈,要收购他们的鬼柳。老米对我说,他要是不买,水电站建成后,江畔的树木都会沉于江底。听说老米要买那些长在澜沧江畔造型迥异的鬼柳,村民们围了上来。老米对他们说,除了付给大家卖树的钱,你们帮忙挖树移栽,还可以挣一份工钱,但是有一个条件——挖完了树之后搬迁。老米也没有想到,村民们很爽快地答应了。后来老米得知,这些树木,村民们已经获得了赔偿。老米笑了笑,装作什么也不知道。
  小谢带我去看鬼柳的时候,老米去工地了。那是一块坡地,并不大,数百棵根部带着移栽盆的鬼柳密集地杵在一起。叶子很小,簇成一团,分布在树身两侧,像鸟窝。我抚摸这一棵棵少说也有百年树龄的鬼柳,凝视着古拙遒健的造型和那些青翠而不垂挂的叶片,突然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小谢说,这只是冰山一角,老米这几年抢救回来的鬼柳,差不多有近万棵。他还到林业部门,为每一棵树办理了“身份证”。用手机扫码,能清楚地看到树木所属科目,原来长在哪里,运往何地。想着帮助库区的群众增加一些收入,自己也没有想到,几年下来,竟然收购了近万棵。时间久了,老米对这些鬼柳有了感情,每一次抚摸鬼柳,就如同收藏大师品鉴自己收藏多年的藏品,那种惬意溢于言表。
  我们见到老米的时候,他正带着人在澜沧江畔一块空地上放线。这是要盖房子吗?我们不解地问。老米嘿嘿一笑说,准备建设施大棚——两个育苗棚,剩余的地方建几个试验棚,等建好了再请杨凌的专家来给农民培训,种植小菊瓜。从农科城杨凌赶到云龙县帮助老米做设施农业规划的老徐,是杨凌天舟农业高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专门从事蔬菜新品种研发和推广。老徐说,也许是因为自己也曾经干过工程的缘故吧,和老米一见如故,十分谈得来。而他帮助老米的主要原因,是感动于老米身上朴素的情怀。
  功果桥镇依山傍水,四季如春,景色宜人,适合种植蔬菜和杂果。老米建大棚做示范,就是想通过新技术推广新品种,做大蔬菜产业,增加群众收入。在常人眼里,先富起来的老米日子可以过得更悠闲,完全用不着这么辛苦,可是老米一直在思索,如何利用家乡的自然资源优势,帮助更多的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离开云龙时,老米说,没有国家的强大,就没有小家的安宁;没有新中国成立70年和改革开放40多年的聚变,就没有他今天的富足。为父老乡亲做点事,于他来说,是应该的,不足挂齿。
  沐浴着春日暖阳,回望老米黝黑的脸庞,频频招手的他一如澜沧江畔坚韧挺拔的鬼柳,让人时常想起,久久不忘。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