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晓光 通讯员 耿洋洋
这个夏天,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什社乡文安村村民张文才格外忙碌:肉鸡、鸡蛋订单不断,他除了要养鸡收蛋,苹果刚套上袋,还要抓紧时间给果树追肥,樱桃树第一年挂果,采摘结束就得剪枝……简直忙得不亦乐乎。
“贴息贷款”帮起步
10多年前,张文才在陕西延安等地的砖厂里烧砖、拉砖打工谋生,一离家就是大半年时间……可一年到头,才挣得一万多元,他先后给两个儿子娶媳妇花光了家里的积蓄,一家人的生活更加拮据。
2008年,政府免费为群众投资一批苹果苗,张文才把家里的6亩庄稼地腾出来种上了果树,但栽植果树周期长、投资大,短期内没有经济效益,加上缺乏启动资金和果园管理技术,新栽的果园变成了“撂荒地”。
2014年,政府再次免费为群众投资一批杂果苗,他在家里仅剩的6亩地里栽上了樱桃苗。樱桃苗一天天长大,可不懂新技术的张文才却看不到致富前景。
2015年,政府出台了5万元精准扶贫贴息贷款政策,张文才却犹豫了:“国家免费给我们贷钱是好事,但贷钱干什么?万一赔本怎么办?”
就在张文才犹豫不决时,帮扶干部走进张文才家,摸实情、问需求、问建议,分析他家的致贫原因和弱项短板后,鼓励他学习种植技术,在家种植苹果树和樱桃树,为他量身打造了“休闲采摘+林下养殖生态鸡”的发展思路。
有了“帮扶套餐”后,张文才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他将老果园进行提质改造,悉心培育樱桃树,并将专家请进果园,通过视频、现场演示的方式,学习果园管理技术。2017年,张文才的6亩果园第一年挂果,就有了两万元的收益。
调整结构“土生金”
张文才意识到,只有调整结构,转变思路,才能让土地“生金”。于是,2018年6月,他从陕西购买500只肉杂鸡苗子,经过脱温、圈养之后,在樱桃园和果园拉起了防护网,让肉鸡在树林里自由觅食嫩草、昆虫、蚯蚓等多种“营养套餐”,在树下随处产蛋,早晚添加些玉米、麸子作为辅料,既节约了成本,又养出了“生态鸡”。
如今,张文才尽管每天忙的不可开交,但他的脸上却难掩喜悦。“一只鸡的净利润是10块钱,全部卖了能赚一万多块钱。”张文才在手机上点出“庆阳市蛋鸡养殖交流群”里的信息说,他这几天在微信群里贴出自家肉鸡的生长状况,十几天后,他的1000多只肉鸡就能出栏了。
“今年,我养的4000多只肉鸡,大约能赚4万多元,果园套了4万多个苹果袋,收果后也能收入4万多元,再加上6亩樱桃园和卖鸡蛋,一年下来能收入10万元。”下一步,张文才准备在果园安装防雹网、滴灌设施,提高苹果、樱桃品质,拓宽肉鸡、鸡蛋销售渠道,让日子越过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