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康军 通讯员 吴耀晴
初夏时节,记者走进大山深处的陕西省略阳县观音寺镇,映入眼帘的是:“略阳乌鸡扩繁场”几个大字。工作人员给农户发放鸡苗忙碌的身影,群众播种天麻花粉的嬉笑声……所见所闻,源于观音寺镇创新党建助力脱贫产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脱贫攻坚中,该镇针对各级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反馈的脱贫产业单一、不成规模等问题,多次召开党委会议进行集中研判,提出具体整改方案。
“以产业扶贫为核心,按照‘长中短’相结合思路,因村因户制宜,通过强化党建引领,聚力推进贫困户增收致富。”在该镇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上,党委书记陈旭直抒胸臆。
“书记遍访”解民忧
观音寺村80后青年易文兵建有悯农乌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今年想扩大“略阳乌鸡扩繁场”规模,但因缺乏场地而犯愁。在书记遍访工作中,分管扶贫工作的镇党委副书记马清明想他人之所想,很快帮他联系到200余平米旧校舍闲置房屋,使其解除了发展产业的燃眉之急。
据悉,观音寺镇、村党组织书记在遍访全镇群众中,每周至少到所帮扶贫困户家中开展一次帮扶工作,重点解决产业发展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引导帮扶户发展以乌鸡养殖为主导、中药材种植为骨干的1至2个产业项目,确保每户都有稳定的增收来源。
企户联接促推动
在毛垭子村马安梁组“略阳县姊妹山蜜蜂养殖农业合作社”,共产党员、合作社负责人王安平高兴地介绍说:“2017年刚成立合作社时,只有50多箱蜜蜂,今年已经达到近200箱。其中,共有31户群众参与合作社发展,其中多半是贫困户。”
记者了解到,该镇把镇域内8户新型经营主体与525户贫困户嵌入产业发展链条中,对全镇无中长期产业的137户低保户、老人户、弱劳力户全部实施托管分红,提高经营性收入占比,以此实现高质量脱贫。
普通党员亮身份
针对极少数群众看准大棚香菇种植的良好市场前景,但缺少技术的实际,前后沟村后沟组党员苟兆学充分发挥普通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利用自己13年种植大棚香菇、创纯收入60余万元的经验,带动连片16户贫困户种植大棚香菇,户均年稳定增收1.8万元。
记者获悉,该镇建立镇党委、分管领导、班子成员、村党组织、党员五级责任体系,将全镇7个村党支部21名支部委员、125名有行动能力的党员全部嵌入1157户群众中,通过开展“普通党员亮身份”等脱贫攻坚实践活动,促进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产业发展,以实际行动带领群众增强主动发展产业意识,切实提高了脱贫攻坚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