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在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多点发力 打好脱贫增收“组合拳”
——陕西省镇巴县脱贫成效暖人心
文章字数:1995
    高山有机茶园

    小洋镇鲁家坝村渔业观光园正在加紧建设中

    在兴民天麻合作社务工的毛垭村村民赵永菊,去年工资收入达27800元

    兴民天麻合作社的工人正在晾晒丰收的天麻

  农业科技报社全媒体记者 梁孝宏 吉燕 康军 耿苏强 陈清 通讯员 黄娟
  镇巴,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陕西省深度贫困县。
  2017年初,镇巴县核定贫困人口仍有17639户、48968人。
  2018年,镇巴县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全县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进展,6525户、23393人、29个村成功脱贫。
  如今的镇巴,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门路、人人有致富技能,强主导、优特色、育主体、精品牌、重培训、促转型,一项项举措瞄准贫困“病根”,实施“靶向治疗”,有力地推进了脱贫攻坚进程。
  狠抓产业扶贫,确保脱贫有效推进
  天麻是镇巴7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之一,也是镇巴四大主导产业之一中药材产业的“重头戏”,种植面覆盖了全县20个镇办。在镇巴,只要提到天麻,无人不知小洋镇毛垭村的“刘天麻”。
  “刘天麻”原名刘凤奎,现年45岁,从事天麻种植已有17年,因种天麻、懂天麻、痴于研究天麻,得了外号“刘天麻”。在小洋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刘凤奎于2013年成立了兴民天麻合作社,从最初的种天麻、卖天麻,到如今的天麻种子、菌种供应,繁育、种植技术研发、培训、指导和天麻加工及销售服务。合作社投资360万元修建厂房600平方米,现有成员350余户,辐射带动小洋镇8个村及镇巴泾洋、渔渡、赤南等19个镇办1000余户发展天麻种植,其中贫困户550户2000余人,还免费给贫困户发放天麻种子1.2万余窝,带动贫困户户年均增收2500元。
  通过几年来的实践和探索,合作社天麻种植技术已日趋成熟,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产量质量明显提升,已成为镇巴最大的天麻繁育加工基地。
  “大产业、大扶贫”,该县围绕茶叶、畜牧、魔芋、中药材“四大”主导产业持续发力,打造茶产业“高山有机”品牌,实现产业突破发展,是镇巴县的扶贫思路
  近年来,该县发展中长期产业贫困户12855户,特色种养业贫困户11524户,茶园种植面积达到12.4万亩,魔芋稳定在10万亩,中药材达到18.9万亩;57个村完成试点改革;认定县级以上龙头企业73个(其中深度贫困村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62个;全县整合投入产业扶持资金32920.08万元,发放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3348.7万元;新增光伏产业项目4个,惠及贫困户873户。
  聚焦就业创业,提升脱贫攻坚实效
  将扶贫工厂(车间)开到家门口,既解决群众就业问题,又可以照顾家庭。作为陕西镇巴县社区工厂扶贫工作的重要经验,目前已成为全县脱贫攻坚的中坚力量。
  二十来岁的张丹丹是小洋镇木桥社区人,出门打工已好几年,上海、广州辗转跑,家里老人照顾不上,自己也没有归属感、安全感。
  去年,木桥社区建起了社区工厂陕西汉瑝印刷包装股份有限公司。张丹丹便和村里的大姐大婶们一起到社区工厂务工,主要从事纸制品印刷包装生产加工。
  “活轻松,待遇也不错,试用期每月底薪工资1800元,试用期结束后按‘保底+计件’方式计算工资,干活麻利的1个月能挣两三千。”张丹丹说。目前,木桥社区工厂共吸纳本地60余名群众进厂务工,其中贫困户15人、搬迁户45人,预计下半年实现满负荷生产,固定用工将达到100人以上。
  “社区工厂,既能帮助贫困农户脱贫致富,也能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鹿子坝社区工厂负责人王朝慧介绍,引进南通睿博电器有限公司在该社区成立扶贫社区工厂,进行电子元器件加工,带动了本村及周边村贫困户300户务工,采取8小时+计件制核算工资,预计每人月收入1800元以上,使得贫困户长期、稳定产业发展目标得以实现。
  去年,该镇共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1150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671人次,实现劳务收入6776万元。
  截至目前,镇巴县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317人,实现再就业35人,困难群体实现就业153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6.95万人,创经济收入11.36亿元;开展各类培训6期2.19万人,发放创业贷款2098万元,发放就业专项资金2228万元;吸引200名在外务工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带动700余人就地就近就业;认定就业扶贫基地18个、社区工厂6个,带动就业3000余人。
  聚力“三变改革”,激活脱贫攻坚活力
  不久前,小洋镇鲁家坝村林麝产业扶贫示范基地举行了第一批入股分红仪式,全村52户贫困户分两批入股38.5万元,基地全年实现利润10余万元,真正实现了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该村2019年脱贫摘帽打下了坚实基础。
  王钦柱是鲁家坝村的在册贫困户,他给记者算了算经济账:在陕西卧龙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务工一天100元,一月能挣2000元;土地入股1.3亩,一年分红520元;资金入股5000元,每年按8%分红;自己还种了3亩大黄和100多棵李子树,每亩奖补500元,一笔账算下来,轻松脱贫。
  实现“三个转变”,让贫困户获得“三份金”。镇巴县推广的“N+贫困户”产业扶贫帮带模式,实现了土地变基地、资本变股本、农户变员工的“三个转变”,引导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扶贫资金入股、入园打工等方式参与经营主体运营,让他们收租金、分股金、挣薪金。
  目前,全县已有237个新型经营主体带动1.2万户贫困户发展产业,全年户均增收超过2000元,让贫困户在“三变”中受益。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