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在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今年春耕劲吹科技风
文章字数:1595
植保无人机在五里界为油菜喷洒除菌剂和叶面肥

  今年春耕,一大批高新科技在农业上得到广泛应用,太空中的北斗导航、天上的植保无人机和高效的农业设备,共同描绘着新的千里沃野图,让今年的春耕更有科技范。
  “北斗”让农机作业智能化
  眼下正是油菜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期,武汉市江夏区植保站又开始忙碌起来,不过和以前不同的是,无人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成为他们的工作标配。
  在江夏,不仅天上飞机装上“北斗”系统自主作业,地里的农机也用“北斗”翻地,农民感叹:不下地不湿鞋就能把农活干完。
  江夏五里界油菜花已经成片盛开。日前,笔者在农业服务中心示范基地看到,飞手马顿打开手机App,查看了无人机完成的工作量,并设定好下阶段航线和返航点,按下按钮,无人机升空,准确按照他事先设定的路径继续喷洒。
  据马顿介绍,过去操作无人机需要在控制器上架手机才能操作,现在装了“北斗”以后,像这种地势平坦无障碍物的作业区域,完全可以设定航线后自主作业,不再需要人工操控。
  在江夏金口街金水三村,海勇农机合作社社员李海棠正开着拖拉机在地里进行深松作业。拖拉机驶过,原本结实的土壤变得蓬松,土质颗粒均匀。李海棠表示,他驾驶的拖拉机背后拉的是旋耕机,过去没有北斗系统的时候,耕地有深有浅,规格不一致,有的时候土地深度不达标就得重来。
  他指着驾驶室内的“北斗”终端显示器说:“现在看着显示器,旋耕机作业深度一目了然,翻地可以一次成型。”据金口海勇农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海勇介绍,合作社已有83台农机装上“北斗”系统。“北斗”系统精度高,误差只有万分之三。收割机也装上“北斗”,可一次性完成收割和翻地。
  高科技设备提高秧苗发苗率
  今年,湖南省桃江县龙铭专业合作社在“工厂”里搞起了不一样的春耕。
  理事长杨朝荣介绍,合作社“工厂”里的主要设备是今年引进的循环运动式育秧设备,用其育秧,省时、省力、省空间。育秧“工厂”里有6台自动化育秧苗床,每个育秧苗床分为8层,可以一次性育秧两万盘。“采用循环运动式育苗法,秧苗从浸种到催芽,再到秧苗下田,整个过程不足25天的时间,比传统的育苗周期缩短了5到10天。”采用传统的育秧模式,一亩农田大约能够提供40亩机插秧所
  需的秧苗,而这个大棚的占地面
  积不足4亩,却能够为500亩稻田提供机插秧苗。
  杨朝荣介绍,今年入春以来雨水非常多,在这种情况下若采用传统的育秧法,种谷发生霉变的几率大,催芽率低。但采用循环自动式育秧法,这些烦恼就都不会复存在了:通过互联网技术控制温度、湿度和浇水、施肥以及温度调节,可大大提高秧苗的发苗率。
  节水设备让灌溉更高效
  3月22日,笔者来到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南营镇南营村南兴军家的麦地,只见他轻摁开关,田里的喷灌系统开启,犹如漫天花雨洒向绿油油的麦苗。
  “自从使用了这种喷灌技术,我一个人就可以管理这1000亩地,比原来减少了至少3倍的人力、物力成本。”体验到农业科技发展带来的实惠,南兴军高兴地说。
  “传统的漫灌技术不仅浪费水资源,而且地块浇灌不均,土地容易出现板结,对农作物的产量也有一定影响。”藁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站副站长郭佳告诉笔者,节水灌溉工程模拟“自然降水”的过程,水柱细密均匀,不伤土壤和秧苗,小麦生产每亩地比原来节约用水60立方米左右。
  “现在,我们在全区都在大力推广优质节水型创新模式,实现农业灌溉用水集约、高效。”藁城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樊俊社说。
  优质节水型创新模式即:选择抗旱节水优质藁优2018强筋小麦品种;全面推广播前播后两次镇压,提高整地播种质量,确保出苗质量;规范化播种,普及“15厘米等行距”种植形式;不浇越冬水;推迟春季第一水浇水时间,3月底到4月上旬浇第一水;5月中旬到下旬初浇灌浆水,进入6月份后不再浇水。目前,全区通过选用节水强筋品种、釆取农艺节水、管理节水措施,带动全区推广优质节水模式40万亩,年节约用水2400万立方米。同时,化肥使用量下降20%,农药使用量下降7%左右,省工10%。
  (本报全媒体记者 董文兰 整理)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