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在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一碗挂面“煮”出乡村振兴红火路
文章字数:1126
  做挂面的传统有千年,但遭遇发展困境
  冬日的暖阳洒在四川省中江县杰兴镇觉慧村。上午10点,钟标建、匡凤兰夫妇已经挂完了两个面架。
  记者数了数,每个面架上有50挂。钟标建介绍,每挂正好1斤面,超出1斤面条就粗了。他们夫妇俩从头天下午开始,经过和面、切条、盘条、上条、发酵等18道大的工序,70余个小的步骤,16个多小时的制作,终于将两袋各50斤的面粉变成了细而中空的银丝面。
  每年的10月到次年5月,是做挂面最好的时间,钟标建家要做2万多斤挂面。在觉慧村,像钟标建家这样从事挂面生产的专业户有近80户,村里做挂面的传统已有千年。
  在挂面作坊比较集中的觉慧村四组,人人都能说几句挂面的特点:比如“茎直中通”,由于发酵过程会产生蜂窝般的气泡,使得面体内布满微孔,成为空心挂面;再如“光滑柔韧”,经过多道工序而不含任何添加剂的挂面不易断裂,煮而不糊、搁而不坨,食之舒滑养胃。盐的调配也很讲究,而且得随着气温升降微调,久而久之,这里的挂面师傅都会预测天气了。
  “中江手工挂面工艺”2007年入选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这一传统手艺一度遭遇发展困境。觉慧村党支部书记钟金回忆,那时每户人家的挂面年产量仅有8000斤左右,而且每斤只能卖到3元钱,面的品质也是参差不齐。加之制作过程辛苦,出现了后继乏人的情况。 
  打出“中江挂面”品牌组合拳
  “破题”势在必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兴起的合作社为村民们开启了一条发展新路。2013年,觉慧手工挂面专业合作社成立,合作社对每家挂面生产户的卫生环境都严格要求,每户都挂上牌子,标明面匠的名字和制面经历,对制面工艺进行了规范并开展技能培训。
  与此同时,合作社还为挂面生产户提供各类信息,在使用当地传统白皮小麦面粉的同时,甄选面筋值20以上的优质面粉统一采购,并积极开拓销售市场,组织村民参加展销会、开网店。以往家庭作坊式的单打独斗变成了合力打出“中江挂面”品牌的组合拳。
  “现在每个挂面生产户的年产量都在2万斤以上,一半以上销量通过电商平台卖到海内外,还有上门收的经销商,根本不愁卖,价格也翻了一倍,除去各种成本,仅做挂面每年就能给每户带来五六万元的收入。不少出去打工的村民又回乡创业了。”钟金说。
  如果说“中江挂面”以往的发展还是局限在挂面本身,党的十九大后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把昔日发展的“单车道”变成了“多车道”。今年7月,觉慧村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记者来到觉慧村的前一晚,村里一场以挂面为主题的晚会为第二届中国挂面文化节拉开帷幕,未来的觉慧村将被打造为集文化传承、产业鉴赏、观光休闲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地。
  中江县县长李霞说:“中江县已引入投资,计划以‘产业+旅游’的新模式,把觉慧村打造成名副其实的‘中国挂面村’,让一碗挂面煮出红红火火的乡村振兴好日子。”
  (据《新华每日电讯》)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