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在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地还是那块地 村已不是那个村
广东乡村振兴见闻
文章字数:1165
  提及广东农村,许多人往往以为早就远离贫困。实际上由于城乡发展的不均衡,这个发达省份里有的农村富裕程度还赶不上中西部。
  然而,就在这样的贫困村里,如今发生了巨大变化。地还是那块地,村已不是那个村。新人回了,做起了新事,有了一派新村气象。
  孔雀向农飞
  “90后”刘威负责管理的“客家农夫”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园位于梅州市蕉岭县三圳镇九岭村,每天有将近5000斤新鲜蔬菜从这里运往他曾经打拼的地方——深圳。
  几年前,喜欢精研富硒美食、拍照发朋友圈吸粉的“80后”丘春兰也从深圳返乡,创办了一家食品公司,推出金桔番薯干、野山枣等“网红”产品。
  三圳镇党委副书记张丽春说,得益于当地基础设施不断优化,完成土地确权后农村土地资源可以得到合理利用等因素,这几年该镇涌现大批新农人,目前有各类涉农经营主体78家。
  并不是什么魔法把人一夜之间变回来,也不是“少小离家老大回”,凤凰来还得靠梧桐树。2014年,广东启动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工程;2017年,广东省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工作在2277个村启动;2018年,广东举全省之力实施乡村振兴……伴随着政策活力的释放,财政的真金白银投向农村,农业和农村让人看到了新的奔头。
  一池新春水
  有人外出走天涯,有人回乡归故里,本不是新鲜事。清远市阳山县杜步镇元江村退伍军人陈印带看准了这里离广州近的优势,和乡亲们一起办起新型合作社,1000元就可以入一股,一个合作社主打一个产品,龙泉鸭、腐竹、百香果……
  “要不了半天时间,它们就上了广州的餐桌。”村里小河边的龙泉鸭,陈印带从不愁卖,只愁客人来了不够货。参了6股的村民唐扬清道出了其中的新意:村里以前也有种植,但不是卖不动就是卖不出好价钱,现在靠合作社,“鸟枪换炮”,散养散种变规模化了。
  农事面貌一新,背后是新技术、新模式。“什么时候温度高了,什么时候缺水了,系统中都会有提示。”刘威打开手机上的APP说道,400多亩土地上的几十种农产品,靠着手机软件和田间的传感器,就能实时掌握。
  “新农事新在哪?就是‘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进而形成‘一镇一风格’。产业有活力,才能激活新农村的一池春水。”广东省委农办主任陈祖煌说。
  最美富乡亲
  “一年能挣多少嘛?”在墩背村朱学军的兰花大棚,记者忍不住问。“销售额60万(元),成本40万(元),能有个20万(元)吧。”说起这,这个大老爷们倒腼腆起来,惹着众人一阵笑。朱见聪告诉记者,去年全村人均收入已达3.1万元。
  比起富了,墩背村党支部书记梁秀犬更得意的是生态环境。坐在村口,记者放眼望去,喀斯特地貌的青山被云雾缭绕,休闲体育公园取代了过去的猪圈牛棚,老少咸宜的健身游乐设施一应俱全,洁净的小径桂花飘香。
  村里的妇女们成立了巾帼理事会,她们组成清洁志愿者,把房前屋后、村道两旁的垃圾杂草扫得干干净净。村里的变化让走出去的人不再“近乡情怯”。不少在城里工作的人回乡盖起了三层小楼,时不时小住一阵。(据《新华每日电讯》)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