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在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带着新的理念和技术,年轻的他们从父辈手中接过宝贵的土地
乡村振兴征程上 不一样的职业农民
文章字数:1473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记者近期在山东茌平、寿光、滕州、邹平等地看到,一群年轻农民忙碌在大棚、麦地、果园间,他们中的很多人是外出求学、打工、创业多年又回到农村的职业农民。带着新的理念和技术,年轻的他们从父辈手中接过宝贵的土地。
  新农人田间涌现更多年轻人身影
  山东是我国农业大省,各项农业经济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城镇化不断加快的进程中,一些农村地区曾出现年轻人流失严重、青壮年劳动力缺乏的现象。随着山东农村环境日益改善,农业发展前景越来越清晰,一些年轻人开始返回熟悉的乡村。
  茌平县贾寨镇耿店村曾以种植小麦和玉米为主,大批年轻人外出务工。如今,这里的大棚蔬菜喷红吐绿,一群“80后”“90后”农民忙着摘下蔬菜,送往村里的交易市场。
  今年28岁的任再勇曾在威海一家水产加工企业上班,年收入5万多元。2016年,看到村里大棚蔬菜搞得风生水起,他就回到耿店村建起了3个大棚,去年纯挣15万元。他说:“种大棚收益不比上班差,还能就近照顾家人。”
  在耿店村,和任再勇一样返乡的年轻人不在少数。该村党支部委员耿传喜最近做了统计,近两年来村里在外打工的200多人已陆续回村从事大棚蔬菜种植和销售。
  记者在邹平县九户镇见到宋学东时,他正准备动身去北京和客户对接今年的小麦订单。今年35岁的他看起来信心满满,近两年他从邹平县等6个县区流转17万亩地种植小麦,去年卖价比市场价高出10%。
  父辈都是农民的宋学东2006年从一所高校本科毕业后,曾在上海一家公司做软件开发,后来创办了一家游戏公司。在外闯荡10年后,他毅然回到邹平老家,利用广泛的人脉,带回来上亿元投资,还与国内大型面点加工企业签下长期订单合同。
  新腾飞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科技是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因素。行走在山东各地农村,记者发现,一些年轻的新农人带来一些父辈从未有过的新气象。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在科技带动下悄然发生改变。
  在滕州市羊庄镇,“80后”刘超将大数据引入了自己公司承包的2000亩樱桃地管理中。他记录着每天的浇水量、温度、光照等信息,运用大数据分析最适宜樱桃生长的指标来指导生产。看到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他与国内大型电商企业、超市签下了长期合作合同,原来5元1斤的樱桃,现在能卖到几十元1斤。农村有了先进的科技管理手段,农业生产也变得越来越智能。滕州正德康城蔬菜合作社,通过物联网传感技术,技术人员随时可以监控到草莓地里的氮磷钾浓度和水分含量。“有了这套系统,地干了能自动浇水,缺肥了也能自动施肥,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合作社理事长李国说。
  新征程在产业融合中推动乡村振兴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作为我国农业产业化最早发源地,山东提出打造农业产业化升级版,推动农业在更多领域走在全国前列。
  为打造一支符合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需要的职业农民队伍,山东省制定了2016年至2020年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案,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骨干,培育50万新型职业农民。记者采访发现,在山东各地针对职业农民培训的创业孵化中心、“田间课堂”等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职业农民带动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在寿光市,大学生孵化创业平台孵化培育的92家企业中,绝大多数是与农业相关的企业。寿光市人社局副局长李益全说,这些新农人通过培训,能与资金、技术紧密对接,掌握农业特点和把准市场需求,能更好地用市场理念带动农业生产。通过政府引导和系统化培训,返乡年轻人不局限于田间地头的简单收获,他们还用先进的发展理念推动“新六产”发展。
  (据《新华每日电讯》)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