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兰查看树苗长势情况 她没有豪言壮语,只是想让毛乌素沙漠南缘的荒地变绿洲。她只是一个山区女民兵,却勇于探索、不畏失败,成为带领家乡人民致富的“领头雁”。她曾获得“全国十大绿化女状元”“三秦巾帼十杰”等67个奖项。她就是陕西省定边县郝滩乡高寨子村村民王志兰。
截至目前,王志兰累计承包治理荒山荒沙和盐碱地11.7万亩,投入资金870多万元,发展经济林470多亩,种植优质牧草1.7万亩,使几十座荒山披上了绿装,使大面积荒滩变成了草原和牧场。
荒山变绿洲 “这些长成林的文冠果树,是我六年前栽的,现在最大的直径达15厘米。今年栽下的这些小苗子,多年后就成了参天大树。”近日,在定边县安边镇高寨子村一处荒山,王志兰一边查看树苗成活情况,一边乐呵呵地对记者讲述了她植树十余年的故事。
在十多年的植树造林中,王志兰不断学习、体会、摸索。她说,要改变当地乃至陕西和西部生态环境的局面,就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坚持长期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使生态环境得到根本的好转。
在对生态林建设的认识上,王志兰说,首先要加快荒山荒滩生态林建设,稳定和提高森林覆盖率,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其次是封山育林,解决好林牧争地矛盾,促进农、林、牧良性循环。王志兰十几年如一日,使植被覆盖率由治理前不足10%提高到83%。
生态效益显现 如今,王志兰的综合治理效益凸显。自治沙造林工程实施以来,周边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起到了很好的防护作用,大大减轻了春夏季南风、西南风对滩区的危害,周边深受其益,成为滩区农田、村庄的防风屏障。而她却深知治沙造林、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事业,她把过去所有的成就都当做今后新的出发点。
为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提高退耕还林后续效益,2006年以来,王志兰着力对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中营造的砧木树种进行嫁接品种引进、示范和推广,先后从陕西省品种基地和山西、河北、山东、河南、甘肃引进水蜜桃、鲜食杏、梨、苹果、李子等品种多达50个,经过引进和栽培示范,培育了大量适宜本地区生长和发展的新、优、特品种,为大面积嫁接改良提供种源。同时,还在沙区和山区营造经济林示范1400亩。此外,她还计划用5年时间建成两万亩高效益经济林带,使广大退耕户普遍受益。
(本报记者耿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