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在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农资行业向绿色、环保方向发展
智能配肥能否成为下一个风口?
文章字数:864
  近日,在河南安阳召开的2018中国智能配肥创新发展大会上,上百名来自周边省市的种植大户与专家学者一同,探讨智能配肥潜力与前景。
  省钱又增产大户真喜爱
  申国希是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任固乡的一名农场主,他的合作社目前共有3000亩地,种植小麦和玉米。2016年下半年,他接触到了智能配肥,觉得这里面大有文章可作。他告诉记者,智能配肥就是在测土配方的基础上,给自家的土地和作物“点菜”,缺啥补啥,对症下药。
  申国希算了一笔账,以他种植的小麦为例,以往底肥用的是45%含量的复合肥,每亩成本价在110元;用智能配肥机配出的肥料,每亩费用在90元左右。在追肥上,他习惯上每亩用35公斤的硝酸磷复合肥,而在配肥施用后,每亩只需追施20公斤的尿素,折合成市场价格,每亩能省下45元。也就是说,采用智能配肥,每亩小麦能节省成本65元,如果是3000亩小麦,就能省下近20万元。“这对于我们种植大户来说,省钱就是赚钱,省的越多,赚的也就越多。”他说。
  配方容易测土有难度
  尽管智能配肥有着诸多优点,但在市场应用与推广过程中却屡遭困境。从2005年开始,全国2700多个县倡导测土配方施肥,在大田作物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及时测土、配方施肥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配肥机就可以解决的。
  “智能配肥的关键技术和配肥依据就在于高效的土壤测试和准确的配方推荐,这既需要科研单位的长期实验,也需要数据库的建立和完善。”中国农科院研究员杨俐苹认为,当下的测土测试量大、繁琐,还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的实验室,地区分布也不均匀,现有配肥站的技术人员素质也不齐,很容易出现人为的误差,严重制约着智能配肥的发展。
  前景看好或迎来爆发期
  在国家化肥零增长的要求之下,越来越多的科研单位和肥料企业开始看到智能配肥的前景。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首席专家高祥照说,之前的模式是政府测土、企业配肥,而现在肥料企业可以把最新的测土技术、配肥机、配方服务等硬软件设施投放市场,发挥出了企业的活力,这是利于智能配肥的可持续发展。
  杨俐苹建议,今后应规范和健全配肥企业服务档案,建立配方肥料用品存留监管机制,使智能配方施肥真正成为科学施肥的有效载体。(据《农民日报》)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