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杰
因工作需要,我在山西大同天镇一个光伏发电建设工地工作、生活了近半年,尝尽酸甜苦辣,历览芸芸众生。让我难以忘却的,是工棚美食。
工棚,就是我们租用当地农家的一排简易平房。我们项目部十来个人,一日三餐由当地一大嫂负责做。大嫂人实在,做的饭也“实在”:早饭稀饭馒头咸菜,午饭大米馒头烩菜,晚饭咸菜馒头稀饭,午饭辅之一两个青菜,色淡少油味重单调,人吃上一周便没胃口了,于是我们便搜肠刮肚,或上网查找,照葫芦画瓢摆弄起来,虽说做出的饭菜不是正宗,但也不致于难以下咽,上一盘吃一盘,上两盘光两盘,吃不好但能吃饱。
工棚厨趣的最大特点就是就地取材,量体裁衣。在简易工棚居住,在工地食堂吃饭、做饭,各种食材、调味品不可能像在城市里和家中那么齐全、完备,经常是有什么吃什么,做什么吃什么。用有限的东西做出美味可口的饭菜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间“大厨”,真可谓高手在民间。大唐科技的齐工就是这么一位工棚“大厨”。齐工40来岁,一口京腔,多年的工地工作、野外生活练就他一手好厨艺。大同天镇的豆腐是卤水豆腐,细嫩滑口,他能用做鱼的鱼汤做出一盘美味的鱼味豆腐;大同的粉条是土豆粉条,劲韧爽滑,他能用有限的调味品炒出一盘香辣可口的酸辣粉;大同盛产土豆且面、沙,我将土豆煮熟,做成土豆泥,辅之肉馅,上笼蒸熟,制成蒸肉。吃时蘸点老陈醋,那叫个美啊。
每到节假日,只要工地不忙,工棚保留节目就是包饺子。买上五斤肉馅,和七八斤面,做一大盆饺子馅,借来小擀面杖、蓖子等,十来个人流水作业。和面、擀饺子皮、包饺子。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包的饺子造型各异,有传统的、老鼠型的、元宝型的、烧麦型的。但大家公认的是王书记的饺子包得最好看,馅多型美。大家不分男女老少、职务高低,边包饺子边唠家常,既改善了伙食,又增进交流,其乐融融,不亦乐乎。
工棚的最大亮点就是变废为宝。大同天镇熏肉出名。我们偶而改善一下生活,买个熏肘子解解馋,剩下的骨头扔之可惜,食之无味。我便将骨头捣碎,放几片姜、辣椒,熬上几个小时,便得一锅白白的骨头汤。第二天早上,用其煮挂面、做拌汤或下馄饨,其味极美。有时买回来的羊肉“板油”较多,食之太腻、弃之不忍。我便将羊“板油”切下,剁成小丁,炸炼出羊油,再将白面炒熟,辅之捣碎的熟花生仁,三者在火上翻炒,便制成“油茶”。在寒冷的冬天早上,喝上一碗热腾腾的“油茶”,一天浑身暖和和的,工作有劲。